中国传统建筑柱础艺术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对象及目标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柱础的出现和演变 | 第13-25页 |
·柱础的出现 | 第13-14页 |
·柱础的历史演变 | 第14-21页 |
·柱础艺术发展的推动力 | 第21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柱础的形制 | 第25-36页 |
·柱础的尺寸 | 第25页 |
·柱础的结构 | 第25-26页 |
·柱础的造型 | 第26-34页 |
·柱础形制的地域性特征 | 第34-35页 |
·建筑的功能类型对柱础形制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柱础的雕饰 | 第36-46页 |
·柱础的雕刻手法 | 第36-37页 |
·柱础的装饰纹样 | 第37-43页 |
·质与文的辨证关系 | 第43页 |
·柱础的等级 | 第43-46页 |
第5章 柱础与传统木结构建筑体系 | 第46-58页 |
·中国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| 第46-47页 |
·柱础在木构建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47-50页 |
·中国柱础“柱式”与古希腊柱础柱式的比较 | 第50-58页 |
第6章 柱础的制作、鉴定和修复 | 第58-63页 |
·柱础的制作 | 第58-60页 |
·柱础的修复 | 第60页 |
·柱础的鉴定 | 第60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7-68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 | 第68-69页 |
致 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