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·食用油脂加氢催化剂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单元体金属催化剂 | 第13-14页 |
·二元体金属催化剂 | 第14页 |
·多元体金属催化剂 | 第14-15页 |
·均相油脂加氢催化剂 | 第15-16页 |
·我国油脂加氢催化剂的研究情况 | 第16页 |
·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展望 | 第16-17页 |
·纳米催化剂的性质和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·纳米效应 | 第17-19页 |
·纳米颗粒的化学特性 | 第19-20页 |
·催化剂载体 | 第20-24页 |
·载体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·氧化铝 | 第21-22页 |
·沸石分子筛 | 第22页 |
·硅胶 | 第22-24页 |
·活性炭 | 第24页 |
·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4-26页 |
·无机载体负载催化剂 | 第24-25页 |
·金属纳米簇的负载 | 第25-26页 |
·纳米材料的表征 | 第26-29页 |
·光谱技术 | 第26-27页 |
·核磁共振技术 | 第27页 |
·电镜技术 | 第27-28页 |
·X-射线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选题目的及工作思路 | 第29-30页 |
第2章 催化剂制备和表征方法及大豆油催化加氢反应活性评价 | 第30-34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30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0-32页 |
·催化剂 Ru-甲醇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催化剂 PVP-Ru-甲醇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·催化剂 PVP-Ru-水的制备 | 第31页 |
·催化剂 Ru-N2H4 的制备 | 第31页 |
·浸渍法制备Ru/C催化剂 | 第31页 |
·乙二醇还原的Ru/C催化剂 | 第31页 |
·NaBH4还原的Ru/C催化剂 | 第31页 |
·乙二醇还原的 Sn-Ru/C 催化剂 | 第31-32页 |
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2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32页 |
·X-射线衍射(XRD) | 第32页 |
·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(UV-Vis) | 第32页 |
·大豆油催化加氢反应性能评价 | 第32-34页 |
·大豆油的催化加氢 | 第32-33页 |
·加氢产物的甲酯化 | 第33页 |
·加氢后的产物分析 | 第33-34页 |
第3章 不同粒径大小的钌催化剂对大豆油的催化氢化反应性能研究 | 第34-45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实验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4页 |
·催化剂粒径分布 | 第34页 |
·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 | 第34-39页 |
·大豆油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| 第39-42页 |
·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 | 第42-44页 |
·结论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Ru/C催化剂对大豆油催化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| 第45-55页 |
·引言 | 第4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4页 |
·催化剂的分散度与粒径分布 | 第45-51页 |
·X-射线衍射 | 第51页 |
·大豆油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| 第51-53页 |
·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 | 第53-54页 |
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Sn对活性碳负载Ru催化剂在大豆油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 | 第55-65页 |
·引言 | 第5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4页 |
·催化剂的分散度与粒径分布 | 第55-61页 |
·大豆油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| 第61-62页 |
·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 | 第62-64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论文总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