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电穿孔阻抗测量系统的设计
| 内容提要 | 第1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·电穿孔效应及应用 | 第8页 |
| ·电穿孔效应 | 第8页 |
| ·电穿孔效应的应用 | 第8页 |
| ·电穿孔经皮给药 | 第8-11页 |
| ·电穿孔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机理 | 第8-9页 |
| ·电穿孔经皮给药的优点 | 第9-10页 |
| ·电穿孔经皮给药检测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电穿孔皮肤阻抗研究现状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·电穿孔皮肤阻抗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电穿孔皮肤阻抗测量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| 第15-23页 |
| ·皮肤阻抗测量基本原理 | 第15-16页 |
| ·皮肤阻抗等效电路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·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 | 第16页 |
| ·测量方法选择 | 第16-18页 |
| ·电桥测量法 | 第16-17页 |
| ·双电极测量法 | 第17页 |
| ·四环电极测量法 | 第17页 |
| ·四电极测量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测量频率选择 | 第18-19页 |
| ·电极材料选择 | 第19-20页 |
| ·电穿孔皮肤阻抗测量中的技术难点 | 第20页 |
| ·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| 第20-23页 |
|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3-50页 |
| ·系统的硬件设计结构 | 第23-24页 |
| ·激励源的设计 | 第24-33页 |
| ·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 | 第24-28页 |
| ·电压控制电流源(VCCS)的设计 | 第28-33页 |
| ·幅值和相位检测模块的设计 | 第33-40页 |
| ·前置放大电路 | 第33-35页 |
| ·幅值检测电路 | 第35-38页 |
| ·相位检测电路 | 第38-40页 |
| ·控制和数据采集模块 | 第40-47页 |
| ·ADuC812 一般说明 | 第41-42页 |
| ·ADuC812 内部ADC 功能模块 | 第42页 |
| ·ADuC81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| 第42-47页 |
| ·电路设计中的一些抗干扰考虑 | 第47-50页 |
| ·滤波技术 | 第47-48页 |
| ·元器件空余输入管脚的处理 | 第48页 |
| ·PCB 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| 第48-50页 |
| 第4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50-61页 |
| ·下位机ADUC812 程序设计 | 第50-54页 |
| ·程序的设计语言 | 第50页 |
| ·ADuC812 开发系统 | 第50-52页 |
| ·ADuC812 控制和数据采集流程 | 第52-54页 |
| ·上位机PC 机应用程序设计 | 第54-61页 |
| ·PC 机程序设计流程图 | 第54-55页 |
| ·串口通信子程序设计 | 第55-58页 |
| ·数据显示程序的设计 | 第58-59页 |
| ·上位机程序界面 | 第59-61页 |
| 第5章 皮肤阻抗测量实验 | 第61-72页 |
| ·系统的测试 | 第61-65页 |
| ·精度测试 | 第61-62页 |
| ·系统的重复性测试 | 第62-63页 |
| ·R-C 网络变化时系统灵敏度测试 | 第63-64页 |
| ·系统性能的总体评价和误差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皮肤实验 | 第65-72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65-66页 |
| ·实验具体步骤和现象分析 | 第66-71页 |
| ·实验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 | 第72-74页 |
| ·主要工作成果 | 第72-73页 |
| ·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| 摘要 | 第78-80页 |
| ABSTRACT | 第80-82页 |
| 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