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纳豆激酶基因密码子优化设计与合成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英文名称及缩写词第11-14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4-36页
 1 纳豆激酶研究概述第14-25页
   ·纳豆激酶的分子结构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的基因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的蛋白质结构第15-16页
   ·纳豆激酶的生化特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的分子量第16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的pI值第16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的稳定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的底物特异性第17页
   ·纳豆激酶的溶栓机制第17-19页
   ·纳豆激酶活性测定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纤维蛋白平板法第19页
     ·纤维蛋白块溶解时间测定法第19页
     ·四肽底物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血清板法第20页
     ·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第20页
     ·水解酪蛋白测定法第20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国内外开发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21-25页
  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的表达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基因工程纳豆激酶的开发应用前景第24-25页
 2 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第25-33页
   ·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的优点第25-26页
   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组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表达的宿主菌第26页
     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第26-27页
   ·影响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因素第27-29页
     ·外源基因的特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载体的选择第28页
     ·宿主菌的选择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转化子的拷贝数第29页
     ·表达条件第29页
   ·密码子偏好与蛋白表达的关系第29-32页
   ·密码子优化以提高外源蛋白在Pichia pastoris中表达水平第32-33页
 3 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3-36页
第二章 纳豆激酶第36位氨基酸突变对其活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第36-56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37-42页
   ·材料第37-3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42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2-52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的PCR扩增第42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鉴定第42-44页
   ·纳豆菌DU115、BN10纳豆激酶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·重组酵母菌的转化和鉴定结果第45-47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第47页
   ·重组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第47-48页
   ·DNK与BNK酶学性质比较第48-50页
   ·纳豆激酶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·纳豆激酶成熟肽的三维结构及电子云密度分析第51-52页
 3 讨论第52-53页
 本章小结第53-56页
第三章 纳豆激酶基因nkD密码子优化设计及其全基因合成第56-70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57-60页
   ·材料第5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7-6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60-66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synkD的合成第60-65页
   ·synkD基因的克隆与测序结果第65-66页
 3 讨论第66-68页
   ·纳豆激酶基因nkD密码子的优化第66-67页
   ·基因合成的方法第67页
   ·SOEing-PCR法在合成synkD中的应用第67-68页
 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四章 人工合成的纳豆激酶基因synkD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表达条件优化第70-82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71-73页
   ·材料第71-7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72-73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73-79页
   ·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-75页
   ·重组毕赤酵母的PCR鉴定第75-76页
   ·synkD、nkD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比较第76页
   ·重组酵母菌X-synkD的表达条件优化第76-79页
   ·重组酵母的遗传稳定性第79页
 3 讨论第79-80页
 本章小结第80-82页
全文总结第82-83页
论文创新之处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94页
附录第94-106页
 附录1:合成基因所用的引物第94-98页
 附录2:实验中部分测序报告第98-104页
 附录3:实验报告第104-106页
致谢第106-108页
发表论文第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石油管线泄漏检测技术研究
下一篇:乐府诗《巫山高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