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油料作物论文--大豆论文

大豆遗传图谱加密及磷效率相关性状基因定位

英文缩略语第1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部分 文献综述第10-37页
 第一章 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1-21页
   ·遗传图谱构建过程第11-18页
     ·亲本选择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群体种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群体大小第13页
     ·构建图谱所用标记第13-17页
     ·标记的选择第17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·大豆遗传图谱研究进展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大豆经典遗传图谱第18页
     ·大豆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大豆遗传图谱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19-21页
 第二章 QTL定位方法第21-26页
   ·数量性状位点(QTL)简介第21-22页
   ·植物QTL检测方法第22-26页
     ·单标记分析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区间作图法第23页
     ·复合区间作图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多区间作图第24页
     ·多性状作图第24-26页
 第三章 大豆磷效率研究进展第26-36页
   ·磷元素的作用第26页
   ·磷效率的定义第26页
   ·磷效率研究的意义第26-27页
   ·磷效率在品种间差异第27-28页
   ·植物高磷效率的机理第28-32页
     ·形态学的反应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生理生化上反应第29-32页
   ·作物磷效率QTL研究进展第32-36页
 第四章 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6-37页
第二部分 研究报告第37-63页
 第五章 遗传图谱加密第38-5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39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9-48页
     ·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SSR标记的在群体的分离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·群体的遗传结构第40-44页
     ·遗传图谱的构建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形态标记的定位第46页
     ·本遗传图谱与Song公共图谱的比较第46-48页
   ·讨论第48-50页
     ·群体评估第48页
     ·标记聚集和标记空隙第48页
     ·偏分布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造成标记定位差异的原因第49-50页
 第六章 大豆磷效率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第50-6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50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50页
     ·生长环境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性状测量第51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·QTL定位分析第5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2-61页
     ·磷胁迫对大豆磷效率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·磷胁迫对大豆干重和株高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磷胁迫对大豆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第56-58页
     ·磷胁迫对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8-61页
   ·讨论第61-63页
全文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展望第63-64页
 一、结论第63页
 二、进一步展望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4页
附录第74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-81页
致谢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走向“美丽的日本”:从《教育基本法》到《教育基本法修正案》
下一篇: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食管鳞癌中癌—睾丸抗原NY-ESO-1及MAGE-1的表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