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农业气象学论文--农业气候论文

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影响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1-17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15页
     ·气候变化及预测研究进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评价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·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原因及主要问题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·资料来源第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-17页
第二章 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概况第17-29页
   ·地域范围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·农业气候资源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热量资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降水资源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蒸发量第21-22页
   ·农业气象灾害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干旱第22页
     ·暴雨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冰雹第23页
     ·霜冻第23页
     ·风灾第23页
   ·土地荒漠化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水土流失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沙漠化第25页
     ·土壤盐渍化第25页
   ·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条件第25-29页
     ·人口及农牧业劳动力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特征第28-29页
第三章 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脆弱性评价第29-45页
   ·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一般步骤第29-30页
   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指标的确定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第30-31页
   ·评价指标类型说明第31-34页
     ·气候敏感类指标(U_1)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类指标(U_2)第32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类指标(U_3)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类指标(U_4)第33-34页
   ·确定指标权重第34-40页
     ·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第36-39页
     ·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层的权重第39-40页
   ·农业生产脆弱性现状的等级划分第40-41页
   ·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脆弱性评价第41-44页
     ·计算过程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脆弱性评判结果第43-44页
   ·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第44-45页
第四章 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影响评估第45-51页
   ·未来中国和西北气候变化情景第45-46页
   ·未来气候变化下的脆弱性指标估算第46-50页
     ·未来气温和积温变化情景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未来降水量、暴雨日数和湿润度变化情景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未来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估算第48-50页
   ·未来气候变化下的脆弱性评估第50-51页
第五章 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生产发展对策第51-57页
   ·脆弱生态环境治理的指导思想第51-54页
     ·严格控制人口增长,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第51页
     ·调整土地利用结构,合理规划农林牧业用地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发展高效农业,走高产多收之路第52页
     ·充分利用水资源,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第52页
     ·植树造林,改善生态平衡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加强草原建设,退耕还牧,大力发展畜牧业第53页
     ·水土保持工作常抓不懈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第54页
   ·分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第54-57页
     ·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区第54页
     ·内蒙古中东部高原牧业区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阴山南北麓农牧区第55页
     ·土默特平原灌溉区第55页
     ·鄂尔多斯东部丘陵高原第55页
     ·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宁夏引黄灌区第56页
     ·宁夏中南部干旱农牧区第56页
     ·陕北黄土高原区第56页
     ·山西雁北丘陵农业区第56页
     ·河北坝上草原第56-57页
第六章 主要结论及不足之处第57-59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57页
   ·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浦东新区绿化发展和思考
下一篇: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