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理论研究 | 第10-25页 |
一、中风病的简要回顾 | 第10-14页 |
(一) 中风病病因病机 | 第10-13页 |
(二) 简单的小结 | 第13页 |
(三) 历代论中风重空间而轻时间 | 第13-14页 |
二、中西医学对睡眠机理的阐释 | 第14-17页 |
(一) 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认识 | 第14-16页 |
(二) 现代睡眠医学对睡眠生理特征的认识及中医解读 | 第16-17页 |
三、鼾眠与睡眠呼吸障碍 | 第17-22页 |
(一) 鼾眠 | 第17-18页 |
(二) 睡眠呼吸障碍 | 第18-22页 |
(三) 鼾眠的发病机制的探讨 | 第22页 |
四、中风与鼾眠病机之共性 | 第22-24页 |
(一) 时间相关性 | 第22-23页 |
(二) 病理因素相类 | 第23页 |
(三) 气机、阴阳失调 | 第23页 |
(四) 形神兼病 | 第23页 |
(五) 营卫相关 | 第23-24页 |
五、鼾眠致中风的病机探讨 | 第24-25页 |
临床研究 | 第25-36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25-26页 |
(一) 病例来源 | 第25页 |
(二) 诊断标准 | 第25页 |
(三) 纳入标准 | 第25页 |
(四) 排除标准 | 第25-26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(一) 病历搜集 | 第26-27页 |
(二) 统计学方法 | 第27页 |
三、结果及分析 | 第27-34页 |
(一) 一般资料 | 第27-28页 |
(二) 中风并鼾眠组(A 组)与非中风鼾眠组(C 组)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(三) 中风组与非中风组之间的比较 | 第29-31页 |
(四) 中风组(A+B 组)内的比较 | 第31-33页 |
(五) 鼾眠发病率的性别与年龄差异 | 第33-34页 |
四、讨论 | 第34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综 述 | 第39-47页 |
鼾眠的中医源流及现状 | 第39-47页 |
1. 鼾 | 第39页 |
2. 鼾眠源流 | 第39-40页 |
3. 现代中医对鼾眠的认识 | 第40-45页 |
·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 | 第40-42页 |
·辨证论治 | 第42-44页 |
·针灸及耳穴治疗 | 第44页 |
·中西医结合治疗 | 第44-45页 |
4. 问题与展望 | 第45-46页 |
·鼾眠含义的界定 | 第45页 |
·证候与疗效评定亟待统一 | 第45页 |
·重视预防及并发症的处理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附录、附图、附表 | 第47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7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