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犯罪学论文

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前言第10-11页
一、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第11-23页
 (一) 电信诈骗犯罪的由来和发展现状第11-13页
 (二) 电信诈骗犯罪发案情况第13-17页
  1、从发案分布区域分析第14页
  2、从作案方式分析第14-15页
  3、从作案手段特点分析第15-16页
  4、从受骗人员分析第16-17页
 (三) 常见电信诈骗犯罪作案手段揭示第17-21页
  1、传统的电信诈骗手段第17-20页
   (1) 以中奖的名义进行诈骗第17页
   (2) 以汽车退税的名义进行诈骗第17-18页
   (3) 以销售低价货物的名义进行诈骗第18页
   (4) 以银行卡消费的名义进行诈骗第18-19页
   (5) 以熟人出事的名义进行诈骗第19页
   (6) 以电话欠费的名义进行诈骗第19-20页
  2、新兴的电信诈骗手段第20-21页
   (1) 利用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网络平台或者电视节目进行诈骗第20页
   (2) 利用社保卡、医保卡进行诈骗第20页
   (3) 以银行卡过期的名义进行诈骗第20-21页
 (四) 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打击瓶颈第21-23页
  1、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(1) 电信诈骗智能化程度高、手段复杂多变第21页
   (2) 电信诈骗犯罪组织化、集团化程度高第21-22页
   (3) 电信诈骗犯罪隐蔽性强,多为跨国作案第22页
  2、电信诈骗的打击瓶颈第22-23页
   (1) 查证资金流向难第22页
   (2) 确定犯罪嫌疑人难第22-23页
二、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剖析第23-32页
 (一) 经济因素第23-24页
  1、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扩大,拜金主义盛行第23页
  2、通信业和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负面影响第23-24页
  3、电信诈骗犯罪的投入成本低、回报率高第24页
 (二) 法制因素第24-25页
 (三) 犯罪人因素第25-27页
  1、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典型构成第25-27页
   (1) 犯罪团伙的核心第25-26页
   (2) 犯罪团伙的支撑第26页
   (3) 犯罪团伙的取款人第26页
   (4) 犯罪团伙的关联人员第26-27页
  2、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特点第27页
   (1) 组织性强第27页
   (2) 反侦察能力强第27页
 (四) 被害人因素第27-28页
  1、贪图小利第28页
  2、被害人警惕性差第28页
  3、被害人常识性差第28页
 (五) 行业监管因素第28-31页
  1、电信运营商的监管缺位第28-30页
   (1) 通信产品的监管缺位第29页
   (2) 通信服务监管的缺位第29-30页
  2、金融业监管的缺位第30-31页
   (1) 银行卡实名制的监管缺位第30页
   (2) 银行转账业务的缺位第30页
   (3) 银行查询制度严重滞后第30-31页
 (六) 治安防控因素第31-32页
  1、公安机关防控难度大、跟不上犯罪节奏第31页
  2、社区治安防控的不足第31-32页
三、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打击第32-42页
 (一) 犯罪预防第32-36页
  1、被害人方面第32-33页
   (1) 借助媒体开展舆论宣传第32-33页
   (2) 发挥公安机关社区警务优势第33页
   (3) 金融、电信等部门联防联动第33页
  2、法制方面第33-34页
  3、行业监管方面第34-36页
   (1) 加强对手机卡的监管第34-35页
   (2) 加强信息平台的监管第35页
   (3) 加强对网络电话的监管第35页
   (4) 加强对银行卡的管理第35-36页
  4、技术防范方面第36页
   (1) 电信部门建立防范电信诈骗实时监控预警提示平台第36页
   (2) 公安机关建立电信诈骗案件预警研判平台第36页
 (二) 打击对策第36-42页
  1、信息主导、精确打击第37-39页
   (1) 信息搜集研判第37-38页
   (2) 串并案侦查第38页
   (3) 高危人员管控第38-39页
   (4) 专业技术侦查第39页
  2、建立完善“全国一盘棋”的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跨区域协作机制第39-40页
  3、建立信息查询“绿色通道”和公、检、法办理电信诈骗案件司法流程第40-41页
   (1) 建立信息查询“绿色通道”第40-41页
   (2) 建立公、检、法办理电信诈骗案件司法流程第41页
  4、强化司法政策,倡导刑民并重第41-42页
结语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个人简历第45页
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被害人角度的犯罪预防
下一篇:论拐卖人口犯罪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