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2. 社会和谐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 | 第11-20页 |
·中国古代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 | 第11-16页 |
·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涵义 | 第11-13页 |
·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实践 | 第13页 |
·传统和谐思想的启示 | 第13-16页 |
·西方关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西方古典文化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| 第16-17页 |
·现代西方社会和谐发展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 | 第18-20页 |
3.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 | 第20-29页 |
·现实依据 | 第20-23页 |
·阶层结构的变化 | 第20-21页 |
·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 | 第21-22页 |
·人口结构的变化 | 第22-23页 |
·就业结构的变化 | 第23页 |
·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| 第23-25页 |
·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 | 第25-29页 |
4. 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及条件 | 第29-37页 |
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区别 | 第29-30页 |
·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条件 | 第32-37页 |
5. 建设和谐社会的措施与主要途径 | 第37-45页 |
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协调好社会各群体间的关系 | 第37-41页 |
·协调收入分配和贫富分化问题 | 第37-38页 |
·协调各种社会利益群体的关系问题 | 第38-39页 |
·化解新生社会矛盾,解决新生社会问题 | 第39-40页 |
·调整社会结构,培育中间阶层 | 第40-41页 |
·发挥政府在“和谐社会”构建中的主体职能 | 第41-45页 |
6. 社会和谐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5-5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| 第45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| 第45-50页 |
·社会和谐程度综合评价 | 第50-52页 |
7. 展望与思考 | 第52-55页 |
·社会和谐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| 第52页 |
·社会和谐是一个过程 | 第52-53页 |
·几种值得讨论的观念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注释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: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