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本体的政务信息交换技术的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6页 |
·概述 | 第15-23页 |
·电子政务概述 | 第16页 |
·电子政务的类型 | 第16页 |
·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和目标 | 第16-19页 |
·国内外电子政务技术和应用发展现状分析 | 第19-23页 |
·国外发展简况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发展简况 | 第20-21页 |
·基于web的电子政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建设基于语义web的电子政务 | 第22-23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23-24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知识综述 | 第26-51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电子政务数据元 | 第26-30页 |
·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| 第26-30页 |
·术语和定义 | 第26-27页 |
·数据元的概念和结构 | 第27-29页 |
·电子政务数据元的结构标准 | 第29-30页 |
·政务领域信息数据交换中数据元的作用 | 第30页 |
·本体与电子政务 | 第30-37页 |
·知识本体 | 第30-32页 |
·电子政务功能需求 | 第32-33页 |
·知识本体的作用 | 第33-37页 |
·XML可扩展的标识语言 | 第37-38页 |
·本体描述语言 OWL DL与描述逻辑 | 第38-46页 |
·OWL的种类 | 第39-40页 |
·OWL DL与描述逻辑 | 第40-46页 |
·使用 OWL DL刻画类 | 第42-44页 |
·使用 OWL DL刻画属性 | 第44-45页 |
·使用 OWL DL刻画个体 | 第45-46页 |
·本体映射 | 第46-49页 |
·类和属性之间的等价关系 | 第47-49页 |
·个体间的同一性 | 第49页 |
·不同的个体 | 第49页 |
·属性的转换 | 第49-5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三章 电子政务领域互操作机制的研究 | 第51-64页 |
·引言 | 第51-52页 |
·数据元的标准 | 第52-53页 |
·数据元的体系结构 | 第53-54页 |
·数据元映射 | 第54-57页 |
·数据元映射转换的原则 | 第55-56页 |
·单元/多元映射 | 第56-57页 |
·中间件方式转换(结构映射) | 第57-62页 |
·政务数据元的 XML Schema定义 | 第57-59页 |
·数据元的语义化提升过程 | 第59-62页 |
·语义模型转化 | 第60-61页 |
·语义加深表达 | 第61页 |
·关联推理、构建本体 | 第61-62页 |
·基于本体的数据元间的映射(语义映射) | 第62-6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电子政务领域的概念聚类 | 第64-83页 |
·引言 | 第64页 |
·聚类的基本概念 | 第64-67页 |
·概念聚类的基料 | 第65页 |
·领域概念聚类系统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| 第65-67页 |
·数据源预处理 | 第65页 |
·概念抽取 | 第65-66页 |
·概念关系抽取 | 第66-67页 |
·交式 | 第67页 |
·语义距离 | 第67页 |
·基于电子政务数据元的概念聚类 | 第67-76页 |
·政务数据元的结构 | 第68-69页 |
·政务数据元的分类 | 第69-76页 |
·数据元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| 第69-71页 |
·分类方案1 | 第71-74页 |
·分类方案2 | 第74-76页 |
·数据元属性的抽取 | 第76-78页 |
·基于政务数据元的政务领域概念聚类 | 第78-82页 |
·面向属性归纳的概念聚类 | 第78-80页 |
·概念聚类的定义 | 第80页 |
·概念聚类的层次聚类方法 | 第80-8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政务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| 第83-96页 |
·引言 | 第83页 |
·本体论与电子政务本体 | 第83页 |
·语义网的层次结构 | 第83-85页 |
·领域本体的概念 | 第85-86页 |
·基于 OWL的电子政务领域本体构建 | 第86-94页 |
·确定本体的领域与范围 | 第86页 |
·领域知识框架 | 第86-87页 |
·领域本体构建方法(一) | 第87-90页 |
·基于语义相关性电子政务领域本体构造(二) | 第90-94页 |
·领域本体的杂交 | 第92-93页 |
·剔除抽取算法 | 第93-94页 |
·领域本体的进化 | 第94-9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六章 基于政务领域本体的互操作机制研究 | 第96-111页 |
·引言 | 第96-97页 |
·本体映射的概念 | 第97页 |
·领域本体及其构造的形式化表示 | 第97-98页 |
·相关定义 | 第98-102页 |
·领域本体概念相似度 | 第98-99页 |
·概念间语义相似度 | 第99-100页 |
·概念的子节点、父节点、兄弟节点定义 | 第100页 |
·概念的属性相似性 | 第100-102页 |
·基于语义的领域本体映射 | 第102页 |
·本体集成 | 第102-105页 |
·领域本体的语义相关度 | 第102-103页 |
·领域本体的合并 | 第103-104页 |
·领域本体基因合成 | 第104-105页 |
·本体推理 | 第105-107页 |
·局部本体与领域本体映射关系的建立 | 第107-109页 |
·政务领域本体、数据元、数据的分层结构关系 | 第109-11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0-111页 |
第七章 基于本体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系统模型 | 第111-123页 |
·引言 | 第111-112页 |
·语义 WEB与本体 | 第112-114页 |
·基于本体的语义 WEB信息转换 | 第114-116页 |
·本体标注 | 第114-115页 |
·本体建立 | 第115页 |
·本体集成 | 第115-116页 |
·基于本体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系统模型 | 第116-119页 |
·总体结构 | 第116-119页 |
·公共门户网站与查询处理器部分 | 第117页 |
·查询组件设计 | 第117-118页 |
·查询接口的设计 | 第118-119页 |
·推理机/推理引擎 | 第119页 |
·资源库描述与管理 | 第119-121页 |
·本体库及管理 | 第119页 |
·资源数据库及管理子系统 | 第119-121页 |
·政务信息交换技术比较 | 第121-12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3-127页 |
·引言 | 第123页 |
·结论 | 第123-125页 |
·展望 | 第125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附录 | 第136-158页 |
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36-137页 |
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及课题 | 第137-138页 |
附录C 基于 XML的可交换电子公文格式标准规范 | 第138-146页 |
附录D eDocXML—基于XML的公文交换格式 | 第146-1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