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居住区规划论文

住区交往空间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第1章 引言第13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:第13-15页
     ·交往对于人的重要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我国住区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第14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15-17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页
   ·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7-19页
第2章 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依据第19-26页
   ·住区及其相关概念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住宅区的涵义及其主要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社区的含意及其构成要素第20-21页
   ·交往空间及其相关概念第21-23页
     ·交往的涵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交往的功能第22页
     ·交往空间的涵义第22-23页
   ·理论研究依据第23-26页
     ·环境心理学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行为心理学第24-26页
第3章 住区交往空间的行为心理特征第26-38页
   ·居民的交往心理第26-29页
     ·交往的需求第26页
     ·交往的心理特征第26-29页
   ·居民的交往行为第29-38页
     ·交往行为的特点与形式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交往行为的多样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交往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第31-36页
     ·交往行为主体的不均衡性第36-38页
第4章 住区交往空间的物质实体特征第38-52页
   ·居民的交往心理第38-42页
     ·场所的概念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住区交往场所的生成第39-42页
   ·住区空间交往的特征第42-46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领域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层次性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多重复合第44-46页
     ·空间的主体侧重性第46页
   ·住区交往空间物质构成要素的多样性第46-47页
   ·住区交往空间组织的多样性第47-52页
     ·空间感与交往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空间距离与交往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空间尺度与交往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空间中的时间与交往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空间质量与交往第51-52页
第5章 住区交往空间研究第52-88页
   ·住区中心交往空间研究第52-60页
     ·住区中心空间的性质第52页
     ·住区中心人群活动的特点第52-54页
     ·住区中心交往空间的布置第54-55页
     ·住区中心交往空间设计要点第55-60页
   ·住区院落交往空间研究第60-68页
     ·住区院落空间性质与人群使用特点第60-62页
     ·住区院落适宜的围合方式第62-64页
     ·住区院落空间设计要点第64-66页
     ·避免反消极院落第66-68页
   ·入口交往空间研究第68-72页
     ·住区入口交往空间研究第68-69页
     ·院落入口交往空间研究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建筑底层及入户区域的交往空间研究第70-72页
   ·道路线形交往空间研究第72-80页
     ·合理的交通组织第73-77页
     ·道路场所化第77-78页
     ·道路的多功能性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停车问题与交往第79-80页
   ·交往空间与绿化布置第80-84页
     ·绿化系统的交往功能第81-82页
     ·绿化设计的原则第82-84页
   ·交往空间与环境设施布置第84-88页
     ·环境设施的分类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第85-88页
第6章 住区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88-133页
   ·调研住区概况第88-90页
   ·住区中心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90-117页
     ·同济新村中心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90-99页
     ·书香公寓中心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99-104页
     ·三湘世纪花城中心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04-109页
     ·文化花园中心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13-117页
   ·院落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17-123页
     ·同济新村院落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书香公寓院落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0页
     ·三湘世纪花城院落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文化花园院落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22-123页
   ·道路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3-127页
     ·同济新村道路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书香公寓道路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5页
     ·三湘世纪花城道路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文化花园道路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27页
   ·入口交往空间调研与分析第127-131页
     ·调研住区入口空间的比较研究第127-130页
     ·调研住区院落与单元入口空间的比较研究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31页
   ·同济新村与其它三个住区的比较研究第131-133页
第7章 结论与展望第133-137页
   ·结论第133-135页
   ·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135-137页
致谢第137-138页
参考文献第138-141页
附录A 交往需求与交往状况调查表第141-143页
附录B 居民在各个空间中的交往频数调查表第143-144页
附录C 居民对住区交往状况满意度和改进建议调查表第144-146页
个人简历 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6页

论文共1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长江流域铁矿石进口物流一体化研究
下一篇:中文多网页自动摘要的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