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9-19页 |
1. 研究对象 | 第9-11页 |
·研究对象的来源 | 第9页 |
·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9-11页 |
·中医诊断标准 | 第9页 |
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9-10页 |
·功能性便秘的严重程度分级 | 第10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10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10页 |
·剔除标准 | 第10-11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1-14页 |
·随机分组方法 | 第11页 |
·对照方法 | 第11页 |
·临床治疗方案 | 第11-12页 |
·治疗组 | 第11-12页 |
·对照组 | 第12页 |
·疗效评价 | 第12-14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12-13页 |
·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3页 |
·症状分级标准 | 第13-14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14页 |
3. 研究结果 | 第14-19页 |
·完成情况 | 第14-15页 |
·基线分析 | 第15页 |
·两组病情特征比较 | 第15-17页 |
·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| 第17页 |
·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| 第17-18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8-19页 |
讨论 | 第19-26页 |
1. 中医对老年人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9-20页 |
2. 西医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病因及分型的认识 | 第20-21页 |
·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病因 | 第20页 |
·功能性便秘的分型 | 第20-21页 |
3. 自我按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虚证的方案选择 | 第21-23页 |
·部位的选择 | 第21-22页 |
·手法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4. 自我按摩治疗功能性便秘虚证的作用机理 | 第23-26页 |
·直接作用 | 第23-24页 |
·间接作用 | 第24-26页 |
·对经络的良性刺激 | 第24-25页 |
·对神经的良性刺激 | 第25页 |
·对局部循环的改善作用 | 第25-26页 |
结语 | 第26页 |
问题与展望 | 第26-27页 |
致谢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0页 |
附件1 文献综述 | 第30-38页 |
附件2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