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9页 |
·催化燃烧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催化燃烧技术简介 | 第11-14页 |
·催化燃烧控制污染物生成的原理 | 第11-12页 |
·催化燃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| 第12-13页 |
·催化燃烧反应机理 | 第13-14页 |
·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·贵金属催化剂 | 第15-16页 |
·氧化物催化剂 | 第16-18页 |
·六铝酸盐的结构和性质 | 第18-22页 |
·六铝酸盐的结构 | 第18-19页 |
·组成对六铝酸盐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·六铝酸盐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·整体催化剂 | 第22-28页 |
·整体式催化剂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整体式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| 第23-25页 |
·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5-27页 |
·整体式催化剂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镜面层修饰对稀土LaMnAl_(11)O_(19)六铝酸盐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9-48页 |
·引言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0-33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0页 |
·催化剂制备 | 第30-31页 |
·催化活性评定 | 第31页 |
·稳定性评定 | 第31-32页 |
·样品的表征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3-44页 |
·镜面阳离子部分取代的六铝酸盐 | 第33-38页 |
·钙部分取代的六铝酸盐 | 第38-42页 |
·热稳定性研究 | 第42-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7页 |
·结构和比表面积 | 第44-46页 |
·催化活性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三章 Mg修饰LaMnAl_(11)O_(19)稀土六铝酸盐的氧化还原性能及甲烷催化燃烧活性 | 第48-71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9-51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49-50页 |
·催化剂制备及活性评价 | 第50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1-65页 |
·Mg~(2+)部分取代的六铝酸盐LaMn_(1-x)Mg_xAl_(11)O_(19) | 第51-56页 |
·Mg~(2+)掺杂的六铝酸盐 | 第56-60页 |
·Mg、Zr、Ce 掺杂的不同影响 | 第60-65页 |
·讨论 | 第65-70页 |
·Mg~(2+)修饰的六铝酸盐 | 第65-69页 |
·Mg、Zr、Ce 的不同影响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四章 六铝酸盐及其金属载体负载的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| 第71-90页 |
·引言 | 第71-72页 |
·整体催化剂的设计 | 第71页 |
·催化剂的制备 | 第71-7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2-76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72页 |
·金属载体预处理 | 第72-73页 |
·粉末催化剂的制备 | 第73-74页 |
·整体催化剂的制备 | 第74-75页 |
·催化活性评价 | 第75-76页 |
·样品的表征 | 第7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6-85页 |
·不同方法制备的粉末六铝酸盐 | 第76-81页 |
·不同方法制备的整体催化剂 | 第81-85页 |
·讨论 | 第85-89页 |
·粉末催化剂 | 第85-87页 |
·整体催化剂 | 第87-8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五章 过渡层对金属载体负载六铝酸盐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| 第90-105页 |
·引言 | 第90-9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91-94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91-92页 |
·金属载体预处理 | 第92页 |
·过渡层的制备 | 第92-93页 |
·整体催化剂制备 | 第93-94页 |
·活性评价 | 第94页 |
·催化剂表征 | 第94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94-101页 |
·过渡层的性质 | 第94-96页 |
·整体型催化剂样品 | 第96-101页 |
·讨论 | 第101-103页 |
·整体式催化剂的设计 | 第101页 |
·过渡层的性质 | 第101-102页 |
·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质 | 第102-10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05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21页 |
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| 第121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