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超微粉直接压片工艺及其片剂质量标准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5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超微粉碎技术概述 | 第10-16页 |
·超微粉碎机理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超微粉碎设备与原理 | 第11页 |
·超微粉碎技术在现代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| 第11-16页 |
·中药当归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中药当归的特性 | 第16页 |
·当归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的研究概况 | 第17-18页 |
·中药当归制剂的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直接粉末压片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·直接粉末压片的优点 | 第20-21页 |
·可用于直接粉末压片的辅料 | 第21-23页 |
·直接粉末压片必须注意的问题 | 第23页 |
·论文工作内容 | 第23-25页 |
·课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课题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中药当归超微粉碎实验研究 | 第25-34页 |
·引言 | 第25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主要材料 | 第2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实验装置与粉碎机理 | 第26-28页 |
·超微粉碎实验流程 | 第28页 |
·工艺参数对粉碎效果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当归粉末的显微结构观察 | 第29页 |
·当归粉末的扫描电镜(SEM)观察 | 第29页 |
·当归粉末粒径测定 | 第2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9-33页 |
·工艺参数的确定 | 第29-30页 |
·当归粉末的显微结构 | 第30-31页 |
·当归粉末的扫描电镜(SEM)观察结果 | 第31-32页 |
·当归粉末粒径分布测定结果 | 第32-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中药当归粉末粉体学性质的研究 | 第34-43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4页 |
·主要材料 | 第3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4-38页 |
·充填性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流动性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·粉末的可压性的考察 | 第36-37页 |
·润湿性的考察 | 第37页 |
·粉末粒子破壁率的估算 | 第37页 |
·当归粉末的口感试验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8-42页 |
·充填性 | 第38页 |
·流动性 | 第38-39页 |
·粉末的可压性 | 第39-41页 |
·粉末的润湿性 | 第41页 |
·粉末粒子破壁率的估算 | 第41页 |
·当归粉末口感实验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中药当归微粉化片剂工艺的研究 | 第43-55页 |
·引言 | 第43页 |
·实验仪器和材料 | 第43-44页 |
·主要材料 | 第43-4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4-51页 |
·辅料的筛选 | 第44-46页 |
·辅料初步筛选结果与讨论 | 第46-48页 |
·混料均匀设计法优化片剂处方 | 第48-51页 |
·最优处方CRH的测定 | 第51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1-54页 |
·混料均匀设计试验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| 第52页 |
·对回归方程各回归系数的检验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最佳处方筛选结果 | 第53页 |
·验证实验结果 | 第53页 |
·最优处方CRH测定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当归微粉及其片剂溶出性质的研究 | 第55-65页 |
·引言 | 第55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55页 |
·主要材料 | 第55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5-58页 |
·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与方法的建立 | 第55-56页 |
·当归粉末溶出性质的测定 | 第56-57页 |
·当归片剂溶出性质的测定 | 第57-58页 |
·溶出度参数的计算 | 第5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8-64页 |
·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| 第58页 |
·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相关性检验 | 第58-59页 |
·精密度试验结果 | 第59页 |
·稳定性试验结果 | 第59-60页 |
·不同粒径的当归粉末溶出性质的测定结果 | 第60-61页 |
·辅料干扰的判定 | 第61页 |
·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| 第61-62页 |
·不同粒径当归粉末制成的片剂溶出速度测定 | 第62页 |
·溶出度参数的计算结果 | 第62-64页 |
·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微粉化对当归在小肠吸收中促进作用的研究 | 第65-73页 |
·引言 | 第65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65-66页 |
·主要材料 | 第65-66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6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6-68页 |
·分析方法的考察 | 第66-67页 |
·小肠吸收实验 | 第67-6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2页 |
·分析方法的考察 | 第68-70页 |
·小肠吸收实验 | 第70-72页 |
·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七章 当归微粉化片剂质量控制研究 | 第73-81页 |
·引言 | 第73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73-74页 |
·主要材料 | 第73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73-7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4-76页 |
·处方及制备 | 第74页 |
·鉴别 | 第74页 |
·含量测定 | 第74-7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6-80页 |
·薄层色谱鉴别 | 第76-77页 |
·含量测定结果 | 第77-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·结论 | 第81-82页 |
·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