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DSP的动态多数字仪表字符识别系统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DSP技术的介绍 | 第12-13页 |
| ·DSP技术的发展 | 第12页 |
| ·DSP芯片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| ·DSP技术展望 | 第13-14页 |
| ·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识别系统的方案设计 | 第16-24页 |
| ·系统的设计要求 | 第16页 |
| ·系统的总体方案 | 第16-23页 |
| ·视频信号处理器的选择 | 第16-19页 |
| ·识别系统的硬件框图 | 第19-21页 |
| ·识别算法选择 | 第21-23页 |
| ·DSP的集成开发环境CCS | 第23页 |
| 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24-40页 |
| ·电源和监控电路 | 第24-27页 |
| ·供电电路设计 | 第24-25页 |
| ·监控电路(复位电路)的设计 | 第25-27页 |
| ·时钟电路 | 第27页 |
| ·DSP片内外设设置 | 第27-29页 |
| ·芯片启动模式 | 第28页 |
| ·芯片结点(Endian)模式 | 第28页 |
| ·EMIF输入时钟 | 第28页 |
| ·PCI EEPROM初始化模式 | 第28-29页 |
| ·PCI频率选择 | 第29页 |
| ·HPI总线宽度选择 | 第29页 |
| ·JTAG接口 | 第29-30页 |
| ·EMIF接口 | 第30-34页 |
| ·SDRAM存储器电路设计 | 第32-33页 |
| ·EMIF与FLASH接口 | 第33-34页 |
| ·视频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| 第34-38页 |
| ·DM642的I~2C接口 | 第35-36页 |
| ·DM642视频捕获电路设计 | 第36-37页 |
| ·DM642视频回放电路设计 | 第37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第四章 系统软件实现 | 第40-62页 |
| ·系统主程序框架 | 第40-41页 |
| ·系统引导方式 | 第41页 |
| ·系统存储空间分配 | 第41-45页 |
| ·DM642初始化 | 第45-46页 |
| ·EMIF接口初始化 | 第46-48页 |
| ·EDMA初始化和传输视频数据 | 第48-51页 |
| ·EDMA的启动方式与传输方式 | 第49-50页 |
| ·EDMA的传输计数与地址更新 | 第50-51页 |
| ·EDMA的传输类型 | 第51页 |
| ·I~2C模块初始化及对视频编解码器进行配置 | 第51-53页 |
| ·I~2C模块初始化 | 第51-52页 |
| ·通过I~2C模块配置 | 第52-53页 |
| ·视频端口操作 | 第53-60页 |
| ·视频端口复位操作 | 第53-54页 |
| ·视频口控制寄存器 | 第54-55页 |
| ·视频口的捕获操作 | 第55-58页 |
| ·视频捕获模式的选择 | 第55页 |
| ·BT.656图像捕获 | 第55-57页 |
| ·捕获同步信号设置 | 第57-58页 |
| ·视频端口的显示操作 | 第58-60页 |
| ·视频显示模式的选择 | 第58页 |
| ·图像时序和同步信号设置 | 第58-59页 |
| ·BT.656的显示 | 第59-60页 |
| ·视频显示的帧和场操作 | 第60页 |
| ·BP神经网络的移植 | 第60-61页 |
| ·BP神经网络代码的优化 | 第60-61页 |
| ·代码和数据的存储空间分配 | 第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五章 系统的实际运行与结果分析 | 第62-66页 |
| ·系统识别算法流程 | 第63页 |
| ·系统识别率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系统运行时间的讨论 | 第64-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66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读研期间所发表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