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0-21页 |
| ·课题背景、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 | 第10-13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进展 | 第13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21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7页 |
| ·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| ·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产品设计批评的必要性与独特性 | 第21-25页 |
| ·本章引论 | 第21页 |
| ·产品设计批评的必要性 | 第21-22页 |
| ·产品设计批评的独特性 | 第22-25页 |
| 第3章 产品设计批评的主要维度 | 第25-34页 |
| ·本章引论 | 第25页 |
| ·维度之一:艺术批评 | 第25-27页 |
| ·维度之二:科学批评 | 第27-28页 |
| ·维度之三:文化研究批评 | 第28-32页 |
| ·维度之四:设计理论批评 | 第32-34页 |
| 第4章 产品设计批评中的多维视野 | 第34-48页 |
| ·本章引论 | 第34页 |
| ·艺术批评与科学批评的关系 | 第34-42页 |
| ·产品设计系统中艺术与科学的博弈关系 | 第35-41页 |
| ·产品设计批评思维的两个基点 | 第41-42页 |
| ·批评视野的共时性与历时性 | 第42-44页 |
| ·共时性 | 第43-44页 |
| ·历时性 | 第44页 |
| ·批评意识的复合性 | 第44-45页 |
| ·设计批评的有限性 | 第45-47页 |
| ·设计的有限性原则 | 第45-46页 |
| ·设计批评的有限性 | 第46-47页 |
| ·定性和定量 | 第47-48页 |
| 第5章 后工业社会产品设计批评标准和规范的建构 | 第48-64页 |
| ·本章引论 | 第48页 |
| ·现代性反思与现代主义设计文化批判 | 第48-52页 |
| ·现代性困境与工业文明危机 | 第48-50页 |
| ·突破现代主义设计困境 | 第50-52页 |
| ·社会变革及文化转向 | 第52-55页 |
| ·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| 第52-53页 |
| ·产品设计的文化转向 | 第53-55页 |
| ·产品设计中的多元设计观 | 第55-58页 |
| ·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解构 | 第55-57页 |
| ·历史主义与复古 | 第57-58页 |
| ·多元论与折衷主义 | 第58页 |
| ·后工业社会产品设计批评标准的建构 | 第58-64页 |
| ·批评的通常标准与特征 | 第58-59页 |
| ·权威产品设计竞赛中的批评标准 | 第59-63页 |
| ·产品设计批评分类及评价标准内涵的延展 | 第63-64页 |
| 第6章 后工业社会物质产品的设计批评 | 第64-94页 |
| ·本章引论 | 第64页 |
| ·物质产品设计的批评标准 | 第64-66页 |
| ·物质产品设计流派批评 | 第66-84页 |
| ·文丘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| 第66-67页 |
| ·从阿卡米亚到孟菲斯 | 第67-68页 |
| ·历史主义 | 第68-71页 |
| ·自然主义 | 第71-72页 |
| ·可持续性设计 | 第72-73页 |
| ·高技派 | 第73-75页 |
| ·简约风格 | 第75-80页 |
| ·新现代主义 | 第80-81页 |
| ·人性化设计 | 第81-82页 |
| ·情感化设计 | 第82-84页 |
| ·后工业社会物质产品设计案例批评 | 第84-94页 |
| ·符号的设计:电子小提琴&焊接面罩 | 第84-85页 |
| ·时尚与个性:三星SGH-E910 手机&苹果ipod | 第85-87页 |
| ·人性化的设计:静脉注射装置&百元笔记本 | 第87-89页 |
| ·为特殊人群而设计:迪斯尼电子产品&老年人手机 | 第89-94页 |
| 第7章 信息设计批评 | 第94-117页 |
| ·本章引论 | 第94页 |
| ·信息社会下的非物质设计 | 第94-98页 |
| ·信息设计发展的社会背景 | 第94-95页 |
| ·非物质设计 | 第95-96页 |
| ·新媒体下的艺术与设计 | 第96-98页 |
| ·信息设计的新特征 | 第98-100页 |
| ·信息设计批评的原则与标准 | 第100-107页 |
| ·信息的有效传达 | 第102页 |
| ·可用性评价 | 第102-103页 |
| ·文化批评 | 第103-104页 |
| ·设计目标层次评价 | 第104页 |
| ·科学的量化评价方法 | 第104-107页 |
| ·信息设计作品评论(批评案例) | 第107-117页 |
| ·《迷你单位换算软件》界面设计与可用性评估 | 第107-112页 |
| ·实物操作界面(TUI)与“无所不在的计算机” | 第112-115页 |
| ·新媒体艺术作品“自·然”(Natural IN) | 第115-117页 |
| 第8章 结论 | 第117-120页 |
| ·研究总结 | 第117-118页 |
| ·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| 第118-12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0-124页 |
| 致谢 | 第124-125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