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杂多酸及其催化化学概述 | 第12-38页 |
| ·前言 | 第12-13页 |
| ·杂多酸的结构化学 | 第13-16页 |
| ·杂多化合物的性质 | 第16-19页 |
| ·杂多化合物的酸性 | 第16-17页 |
| ·固体杂多酸的酸强度 | 第17-18页 |
| ·杂多酸的氧化还原性 | 第18页 |
| ·“假液相”行为 | 第18-19页 |
| ·阻聚作用 | 第19页 |
| ·杂多酸型催化剂的制备 | 第19-21页 |
| ·杂多酸 | 第19-20页 |
| ·杂多酸盐 | 第20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 | 第20-21页 |
| ·杂多酸型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1-22页 |
| ·杂多酸结构表征 | 第21-22页 |
| ·杂多酸催化剂的酸性表征 | 第22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2页 |
| ·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| 第22-25页 |
| ·杂多酸型催化剂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| 第25-29页 |
| ·HRA酸催化烷基化 | 第25-26页 |
| ·HRA酸催化酯化 | 第26-27页 |
| ·HRA酸催化缩合 | 第27-28页 |
| ·HRA酸催化硝化 | 第28-29页 |
| ·HRA催化氧化 | 第29页 |
| ·HRA型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29-3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29页 |
| ·杂多酸化合物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| 第29-3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1-38页 |
| 第二章 中性Al_2O_3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8-46页 |
| ·前言 | 第38-3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9-40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39页 |
| ·载体的预处理 | 第39页 |
| ·催化剂H_3PW_(12)O_(40)/Al_2O_3的制备 | 第39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 | 第39-4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4页 |
| ·溶剂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平衡吸附量 | 第40-41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41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1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| 第三章 活性炭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6-53页 |
| ·前言 | 第46-47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7页 |
| ·试剂和仪器 | 第47页 |
| ·活性炭载体的预处理 | 第47页 |
| ·催化剂H_3PW_(12)O_(40)/C的制备 | 第47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 | 第4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1页 |
| ·平衡吸附量 | 第47-48页 |
| ·吸附动力学实验 | 第48-49页 |
| ·热力学实验 | 第49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 | 第49-50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H_3PW_(12)O_(40)/C的化学稳定性 | 第50页 |
| ·Hammett法测定酸强度 | 第50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3页 |
| 第四章 磷钨杂多酸银盐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| 第53-58页 |
| ·前言 | 第5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3-54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54页 |
| ·磷钨杂多酸银盐(Agx)的制备 | 第5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6页 |
| ·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4-56页 |
| 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
| 第五章 三种催化剂催化合成缩酮(醛)的催化活性 | 第58-71页 |
| ·前言 | 第58页 |
| ·实验 | 第58-60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58-59页 |
| ·缩酮(醛)合成实验 | 第59-60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9页 |
| ·磷钨酸催化合成缩酮(醛) | 第60-62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H_3PW_(12)O_(40)/Al_2O_3催化合成缩酮(醛) | 第62-63页 |
| ·负载型催化剂H_3PW_(12)O_(40)/C催化合成缩酮(醛)的研究 | 第63-65页 |
| ·AgxH3-xPW_(12)O_(40)催化合成缩酮(醛)的研究 | 第65-68页 |
| ·催化剂活性的比较 | 第68-69页 |
| 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1页 |
|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