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4页 |
| ·镍的基本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| 第10-12页 |
| ·镍的基本性质 | 第10-11页 |
| ·镍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1页 |
| ·镍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| 第11-12页 |
| ·镍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| 第12-13页 |
| ·镍污染的来源 | 第12页 |
| ·镍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| ·含镍废水处理方法 | 第13-17页 |
| ·化学沉淀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离子交换法 | 第14页 |
| ·电解法 | 第14页 |
| ·吸附法 | 第14-15页 |
| ·蒸发浓缩法 | 第15页 |
| ·膜分离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生物吸附法 | 第16-17页 |
| ·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| 第17页 |
| ·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重金属废水治理 | 第17-22页 |
| ·高容量金属络合物编码基因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| ·特异性金属转运酶编码基因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| ·具有重金属沉淀作用的酶编码基因在重金属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、研究路线及创新点 | 第22-24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23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章 镍吸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| 第24-35页 |
| ·材料、试剂和仪器 | 第24-25页 |
| ·菌株和质粒 | 第24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24-25页 |
| ·酶和试剂 | 第25页 |
| ·扩增NiCoTs基因的引物 | 第25页 |
| ·仪器 | 第2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5-28页 |
| ·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的提取 | 第25-26页 |
| ·PCR扩增 | 第26页 |
| ·目的载体的构建 | 第26页 |
| ·感受态的制备及热转化 | 第26页 |
| ·核酸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NiCoT基因的表达及表达条件研究 | 第27页 |
| ·工程菌对镍离子吸附平衡富集量实验 | 第27页 |
| ·钴离子浓度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离子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4页 |
| ·基因组提取结果 | 第28页 |
| ·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| 第28页 |
| ·基因克隆 | 第28-29页 |
| ·序列测定结果 | 第29-30页 |
| ·重组菌株的SDS-PAGE电泳检测和表达条件研究 | 第30-32页 |
| ·平衡富集量 | 第32-33页 |
| ·钴离子浓度对富集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基因工程菌吸附镍性能及机理研究 | 第35-4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·菌种 | 第35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35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3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·菌体制备 | 第35-36页 |
| ·基因工程菌吸附性能实验 | 第36页 |
| ·红外光谱测定 | 第36页 |
| ·基因工程菌吸附性能稳定性实验 | 第36-37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7-46页 |
| ·pH值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37页 |
| ·吸附时间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镍初始浓度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菌体投加量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K~+、Ca~(2+)、Na~+、Mg~(2+)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共存重金属离子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| ·金属螯合剂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镍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红外光谱实验结果 | 第45-46页 |
| ·基因工程菌吸附性能稳定性实验结果 | 第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四章 基因工程菌-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研究 | 第48-54页 |
| ·材料 | 第48页 |
| ·菌株 | 第48页 |
| ·废水 | 第4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8-49页 |
| ·pH对电镀废水处理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吸附时间对电镀废水处理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基因工程菌-活性污泥曝气处理电镀废水 | 第4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| ·PH值对电镀废水处理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吸附时间对电镀废水处理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| ·基因工程菌-活性污泥曝气处理电镀废水 | 第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| 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