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1-22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7页 |
1. 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 | 第12页 |
2. 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3.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| 第13-16页 |
4. 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(二)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 | 第17-22页 |
1. 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开创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先河 | 第17-19页 |
2.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两条途径与四个阶段 | 第19-21页 |
3. 美国大学协会促进了研究型大学的有序发展 | 第21-22页 |
二、英、法、德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提供了借鉴模式 | 第22-41页 |
(一) 美国研究型大学脱胎于英国大学传统 | 第22-25页 |
1. 赴美的英国学者和留学英国的美国学生 | 第22-23页 |
2. 九所殖民地学院中有七所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 | 第23-25页 |
(二) 法国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1. 建国初期受法国影响创建的三所州立大学 | 第25-26页 |
2. 州立大学和学院成长为研究型大学 | 第26-27页 |
(三) 美国研究型大学嫁接于德国大学模式 | 第27-41页 |
1. “德国影响”的途径 | 第27-33页 |
2. “德国影响”的内容 | 第33-37页 |
3. “德国影响”的结果 | 第37-41页 |
三、美国的社会环境是研究型大学得以发展的土壤 | 第41-48页 |
(一) 联邦政府的推动 | 第41-43页 |
1. 提供政策法规的保障机制 | 第41-43页 |
2. 维护大学的独立性 | 第43页 |
(二) 经济发展的刺激 | 第43-45页 |
1. 社会需求拓展了大学的研究领域 | 第43页 |
2. 经济发展为大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| 第43-45页 |
(三) 科技政策的引导 | 第45-48页 |
1. 吸引外来科学家 | 第45-46页 |
2. 参与军事研究 | 第46-48页 |
四、美国大学内部的因素是推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| 第48-57页 |
(一) 物质的保障 | 第48-50页 |
1. 充足的科研经费 | 第48-49页 |
2. 先进的设备 | 第49页 |
3. 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| 第49-50页 |
(二) 人力资源的挖掘 | 第50-54页 |
1. 杰出的校长 | 第50-52页 |
2. 一流的师资队伍 | 第52-53页 |
3. 优秀的生源 | 第53-54页 |
(三) 校园文化的构建 | 第54-57页 |
1. 较高的学术声望 | 第54-55页 |
2. 自由的学术氛围 | 第55-56页 |
3. 激烈的竞争 | 第56-57页 |
五、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原因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| 第57-61页 |
(一) 勇于创新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 | 第57-58页 |
(二) 拥有一流的人才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血液 | 第58-59页 |
(三) 注重科研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要务 | 第59页 |
(四)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趋势 | 第59-60页 |
(五) 充裕的办学经费和良好的设施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物质保证 | 第60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9页 |
后记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