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2 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6页 |
| ·国际环境损害的界定 | 第12页 |
| ·与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有关的国际法律文件及司法判例 | 第12-13页 |
| ·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5页 |
| ·利益均衡论 | 第13-14页 |
| ·国际环境合作基础论 | 第14页 |
| ·注意义务的客观化 | 第14-1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| 3 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主体 | 第16-25页 |
| ·国家 | 第16-20页 |
| ·国家作为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主体的必要性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家作为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主体的可能性 | 第17页 |
| ·国家作为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主体的障碍及出路 | 第17-19页 |
| ·国家作为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主体的基本框架 | 第19-20页 |
| ·国际环境责任基金组织 | 第20-22页 |
| ·关于环境损害国际基金的国际立法 | 第20-21页 |
| ·对有关环境责任基金国际立法走向的分析 | 第21页 |
| ·国际环境责任基金组织的基本模式 | 第21-22页 |
| ·法人 | 第22页 |
| ·自然人 | 第22-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4 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范围 | 第25-30页 |
| ·传统的有形损害 | 第25-26页 |
| ·人身损害 | 第25-26页 |
| ·财产损失 | 第26页 |
| ·无形的精神损害 | 第26页 |
| ·对环境本身所造成的损害 | 第26-29页 |
| ·环境损害索赔在传统法律制度之下的障碍 | 第27页 |
| ·各国跨越索赔资格障碍的努力 | 第27-28页 |
| ·环境损害估算障碍的克服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5 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| 第30-36页 |
| ·严格责任的产生 | 第30-31页 |
| ·严格责任产生的社会背景 | 第30页 |
| ·严格责任的形成过程 | 第30-31页 |
| ·严格责任的内容和特点 | 第31页 |
| ·严格责任的条约基础 | 第31-32页 |
| ·严格责任的国际司法实践 | 第32-33页 |
| ·特雷尔冶炼厂案 | 第32页 |
| ·法国核试验案 | 第32-33页 |
| ·严格责任适用于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再认识 | 第33-35页 |
| ·严格责任适用于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有其法理依据 | 第33页 |
| ·严格责任在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中的价值与弊端 | 第33-34页 |
| ·完善严格责任适用的浅见 | 第34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6 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形式 | 第36-38页 |
| ·排除危害 | 第36页 |
| ·恢复原状 | 第36页 |
| ·道歉 | 第36-37页 |
| ·赔偿 | 第37页 |
| ·全部赔偿 | 第37页 |
| ·限制赔偿 | 第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7 国际环境损害民事责任实现途径 | 第38-44页 |
| ·公法上的救济途径 | 第38-40页 |
| ·外交解决方式 | 第38-39页 |
| ·法律解决方式 | 第39-40页 |
| ·私法上的救济途径 | 第40-42页 |
| ·司法管辖权 | 第40-41页 |
| ·准据法 | 第41-42页 |
| ·国际司法协助 | 第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7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