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南区栀子的自然变异类型评价及优株选择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前言 | 第9-18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7页 |
·栀子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| 第9-13页 |
·栀子黄色素提取与精制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栀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栀子品种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7-18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2页 |
·栀子生物学性状测定的材料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试验地基本情况 | 第18页 |
·试验测定材料及工具 | 第18页 |
·生物学性状的测定内容及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栀子果实理化成分的含量测定 | 第19-21页 |
·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19-20页 |
·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| 第20页 |
·理化成分的测定方法及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栀子果中药用成分的测定方法及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栀子果中色素成分的测定方法 | 第21页 |
·栀子扦插试验 | 第21-22页 |
·栀子32个初选单株的冬季扦插 | 第22页 |
·栀子冬季硬枝扦插 | 第22页 |
·栀子夏季扦插 | 第2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40页 |
·生物学性状分析 | 第22-31页 |
·各生物学性状统计量的分析 | 第22-26页 |
·各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分析 | 第26页 |
·主成分分析及因子负荷量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主要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Q型聚类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栀子果中理化指标分析 | 第31-38页 |
·三种理化成分的测定结果 | 第31-35页 |
·理化成分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| 第35-37页 |
·理化成分与生物学性状的关系 | 第37-38页 |
·栀子扦插试验效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栀子32个单株的冬季扦插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栀子冬季硬枝扦插的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栀子夏季扦插的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0页 |
4 结论与讨论 | 第40-44页 |
·结论 | 第40-42页 |
·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| 第41页 |
·栀子不同利用价值的单株划分及评价 | 第41页 |
·栀子优良单株的综合评价 | 第41-42页 |
·扦插试验结果 | 第42页 |
·讨论 | 第42-44页 |
·关于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42-43页 |
·HPLC实验方法及色谱条件的建立 | 第43页 |
·关于藏红花素和熊果酸的含量问题 | 第43页 |
·关于栀子扦插试验 | 第43-44页 |
图版及说明 | 第44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附录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