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5-24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15-18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8-2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4-33页 |
| ·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 | 第24-28页 |
| ·建筑模式语言 | 第28-30页 |
| ·交往空间的研究 | 第30-32页 |
| 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复合交往空间理论研究 | 第33-57页 |
| ·感性空间与理性空间 | 第33-36页 |
| ·复合交往空间的概念与特性 | 第36-38页 |
| ·复合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| 第38页 |
| ·复合交往空间在单元式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研究中的运用 | 第38-55页 |
| 小结 | 第55-57页 |
| 第4章 入口复合交往空间模式研究 | 第57-67页 |
| ·入口复合交往空间的理性空间构成 | 第57-63页 |
| ·入口复合交往空间的行为模式 | 第63-65页 |
| ·入口复合交往空间的空间模式 | 第65-66页 |
| 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5章 入户过渡复合交往空间模式研究 | 第67-75页 |
| ·入户过渡复合交往空间的理性空间构成 | 第67-71页 |
| ·入户过渡复合交往空间的行为模式 | 第71-73页 |
| ·入户过渡复合交往空间的空间模式 | 第73-74页 |
| 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第6章 屋顶复合交往空间模式研究 | 第75-81页 |
| ·屋顶复合交往空间的理性空间构成 | 第75-78页 |
| ·屋顶复合交往空间的行为模式 | 第78-79页 |
| ·屋顶复合交往空间模式 | 第79-80页 |
| 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第7章 基于复合交往空间理论的单元式住宅概念设计 | 第81-95页 |
| ·多层单元式住宅设计 | 第81-89页 |
| ·小高层单元式住宅设计 | 第89-94页 |
| 小结 | 第94-95页 |
| 结论 | 第95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|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00-101页 |
| 致谢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