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| ·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快速机动小卫星研究概述 | 第12-14页 |
| ·美国 | 第12-13页 |
| ·俄罗斯 | 第13-14页 |
| ·欧洲和日本 | 第14页 |
| ·快速机动小卫星总体设计技术研究概述 | 第14-17页 |
| ·卫星总体设计 | 第14-15页 |
| ·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 | 第15-17页 |
| ·快速机动小卫星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 | 第17页 |
| ·轨道与姿态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| 第17-20页 |
| ·轨道控制技术 | 第17-19页 |
| ·姿态控制技术 | 第19-20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MDO 优化过程研究 | 第22-30页 |
| ·引言 | 第22页 |
| ·CSSO 过程 | 第22-25页 |
| ·概述 | 第22-23页 |
| ·CSSO-RS 的基本思想及流程 | 第23-25页 |
| ·BLISS 优化过程 | 第25-27页 |
| ·概述 | 第25页 |
| ·BLISS 2000 的基本思想及流程 | 第25-27页 |
| ·CO 过程 | 第27-28页 |
| ·概述 | 第27-28页 |
| ·CO 的基本思想及流程 | 第28页 |
| ·三种优化过程的分析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基于动态罚因子及正交试验设计的协同优化过程 | 第30-42页 |
| ·引言 | 第30页 |
| ·DPCO 过程 | 第30-32页 |
| ·算例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DPCO 与其它优化过程的比较 | 第34-41页 |
| ·减速器算例 | 第34-37页 |
| ·飞机优化设计算例 | 第37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四章 基于DPCO 的快速机动小卫星总体设计 | 第42-55页 |
| ·引言 | 第42页 |
| ·快速机动小卫星总体优化设计问题 | 第42-43页 |
| ·学科模型分析 | 第43-51页 |
| ·轨道模型 | 第43-45页 |
| ·分系统模型 | 第45-51页 |
| ·成本模型 | 第51页 |
| ·DPCO 集成与实现 | 第51-54页 |
| ·优化问题 | 第51-53页 |
| ·MDO 分解 | 第53页 |
| ·快速机动小卫星的DPCO 过程 | 第53页 |
| ·优化结果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五章 快速机动小卫星轨道控制技术 | 第55-66页 |
| ·引言 | 第55页 |
| ·动力学模型 | 第55-59页 |
| ·用MCOA 进行轨道机动连续推力变轨优化 | 第59-62页 |
| ·稳定控制律设计 | 第59-60页 |
| ·连续推力变轨 | 第60-61页 |
| ·多方法协作优化算法概述 | 第61-62页 |
| ·数学仿真 | 第62-65页 |
| ·升轨机动 | 第62-64页 |
| ·相位调整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六章 快速机动小卫星姿态控制技术 | 第66-75页 |
| ·引言 | 第66页 |
| ·姿态控制系统方案 | 第66-67页 |
| ·姿态动力学 | 第67-70页 |
| ·姿态参数及姿态运动学 | 第67-69页 |
| ·姿态动力学 | 第69-70页 |
| ·姿态机动控制技术 | 第70-72页 |
| ·控制律的设计 | 第70-71页 |
| ·姿态机动最优控制 | 第71-72页 |
| ·数学仿真 | 第72-74页 |
| ·姿态稳定控制 | 第72-73页 |
| ·姿态机动控制 | 第73-7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结束语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|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