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6页 |
1.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开展的理论基础、意义和发展状况 | 第16-37页 |
·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5页 |
·校本课程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活动课程论 | 第18-20页 |
·素质教育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STS教育理论 | 第22页 |
·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探究性教学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性学习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开展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意义 | 第25-32页 |
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,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| 第25-27页 |
·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,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| 第27-30页 |
·有利于完善学生科学素质,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| 第30-31页 |
·开发校本课程资源,完善课程体系,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| 第31-32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的发展状况 | 第32-37页 |
·国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发展状况 | 第32-34页 |
·国内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发展状况 | 第34-37页 |
2.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实施策略 | 第37-63页 |
·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原则 | 第37-42页 |
·面向全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整体规划与分年级实施原则 | 第39页 |
·辅导老师分工合作原则 | 第39-40页 |
·学生主体化原则 | 第40-41页 |
·活动内容与国家课程相适应原则 | 第41-42页 |
·在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过程贯彻创新教育理念 | 第42-50页 |
·培养创新动机,促使学生“想创新” | 第42-44页 |
·发挥积极主动性,促使学生“敢创新” | 第44-46页 |
·培养创新能力,促使学生“会创新” | 第46-50页 |
·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形式 | 第50-56页 |
·专题讲座、报告会 | 第50-51页 |
·专题阅读交流 | 第51-52页 |
·参观、访问 | 第52页 |
·野外观察及标本采集、制作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室观察、实验、课题研究 | 第53-54页 |
·生物科技夏令营 | 第54-56页 |
·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内容 | 第56-63页 |
·初中一年级(七年级)活动内容 | 第56-58页 |
·初中二年级(八年级)活动内容 | 第58-59页 |
·初中三年级(九年级)活动内容 | 第59-61页 |
·高中一年级活动内容 | 第61-62页 |
·高中二年级活动内容 | 第62-63页 |
3.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案例及分析 | 第63-81页 |
·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的案例及分析 | 第63-68页 |
·案例:“我知道这是什么植物了” | 第63-65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及分析 | 第68-73页 |
·案例:“植物叶片的气孔是如何分布的” | 第68-71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开展生物科技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案例及分析 | 第73-81页 |
·案例:“洗洁精对金鱼生活的影响” | 第73-78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78-81页 |
4. 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组织 | 第81-89页 |
·学校各部门 | 第82-84页 |
·组织生物科技活动课程的开发 | 第83页 |
·组织生物科技活动课程的实施 | 第83页 |
·组织生物科技活动课程的评价 | 第83-84页 |
·辅导教师 | 第84-86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 | 第84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课程开展的基层组织者 | 第84-85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课程评价的直接主持者 | 第85-86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小组 | 第86-87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地位与组织 | 第86-87页 |
·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形成 | 第87页 |
·学生 | 第87-89页 |
结束语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
附录Ⅰ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 | 第94-108页 |
附录Ⅱ 洗洁精对金鱼的生活影响 | 第108-118页 |
致谢 | 第118-119页 |
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| 第119页 |
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