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

南方红豆杉中内共生真菌的分离、鉴定及耦合培养初探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第一章 绪言第8-28页
   ·紫杉醇第8-9页
     ·药理第9页
     ·毒理第9页
   ·红豆杉第9-10页
   ·紫杉醇的生产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全合成和结构修饰第12页
     ·半合成第12页
     ·植物细胞培养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方法第13页
   ·内共生真菌生产紫杉醇 .第13-19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中的活性物质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的鉴定第16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与宿主的关系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生产紫杉醇第17-19页
   ·紫杉醇的检测第19-22页
     ·TLC第19页
     ·HPLC .第19-20页
     ·HPLC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免疫学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·毛细管电泳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细胞生物学方法(Bioassay)第22页
     ·其它 .第22页
   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 .第22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22-28页
第二章内共生真菌筛选和植物细胞培养第28-39页
   ·前言 .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的分离第28页
     ·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第28-2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试剂和培养基配方 .第29-31页
     ·植物外植体的采集第31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的分离 .第31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的液体培养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生物量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·愈伤组织诱导第32页
     ·紫杉醇含量测定第32页
   ·结果第32-37页
     ·内共生真菌的分离第32-37页
     ·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 .第37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37-39页
第三章 Y1117 的分类鉴定第39-5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·菌株第39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39-41页
     ·产物鉴定第41页
     ·形态学鉴定第41页
     ·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1-43页
   ·结果第43-50页
     ·产物鉴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形态学鉴定第44-46页
     ·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6-50页
   ·讨论第50-51页
   ·结论第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51-53页
第四章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第53-6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3-57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53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53-54页
     ·TLC第54页
     ·HPLC第54页
     ·HPLC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毛细管电泳 .第55页
     ·ELISA第55-5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7-61页
     ·TLC第57页
     ·HPLC第57-58页
     ·HPLC第58-61页
     ·毛细管电泳第61页
     ·ELISA第6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五章 高通量筛选第63-78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63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64页
   ·结果和讨论第64-77页
     ·溶剂的极性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提取得率第65-73页
     ·不同溶剂对F. mairei 菌丝体紫杉醇提取的影响第73-7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7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77-78页
第六章 耦合培养第78-95页
   ·前言第78-8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80-82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80页
     ·仪器、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80-81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81-82页
   ·结果第82-89页
     ·东北红豆杉悬浮细胞单独培养第82页
     ·F. mairei 单独培养第82-83页
     ·耦合培养紫杉醇的产量变化第83页
     ·耦合培养F. mairei 培养液中紫杉醇的产量变化第83-85页
     ·耦合培养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第85-89页
   ·讨论第89-93页
     ·紫杉醇的产量第89页
     ·紫杉醇的外泌第89页
     ·两种细胞的共生关系第89-90页
     ·两种细胞的相互作用第90页
     ·“新物质”的生成第90页
     ·“新物质”的性质第90-92页
     ·负效应物第92-93页
     ·MS 的灵敏度第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93-95页
第七章 附录第95-99页
   ·HPLC第95-96页
   ·植物鉴定报告第96-97页
   ·Fusarium mairei 18S rDNA 基因序列第97-98页
   ·Fusarium mairei ITS 基因序列第98页
   ·Fusarium mairei β-tubelin 基因序列第98-99页
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99-100页
取得成果和创新点第100-101页
致谢第101-103页
发表论文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解读困惑—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研究
下一篇:基于DSP的软开关逆变CO2焊机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