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0-11页 |
·本课题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重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建设高教强省问题的提出 | 第14-28页 |
·建设高教强省问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| 第14-19页 |
·社会经济形态转变: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发展战略选择: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| 第15-17页 |
·地方经济、社会、教育的发展与变革:经济、社会与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 | 第17-19页 |
·建设高教强省的逻辑 | 第19-28页 |
·教育功能和大学职能 | 第20-25页 |
·教育的功能 | 第20-23页 |
·大学的职能 | 第23-25页 |
·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| 第25页 |
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高教强省内涵、特征及其评价 | 第28-42页 |
·高教强省的内涵、特征 | 第28-34页 |
·高教强省的概念 | 第28-32页 |
·高教强省概念的解析 | 第28-30页 |
·高教强省概念的界定 | 第30-32页 |
·高教强省的内涵及特征 | 第32-34页 |
·高教强省评价 | 第34-42页 |
·高教强省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| 第35页 |
·高教强省评价目的 | 第35页 |
·高教强省评价的指导思想 | 第35页 |
·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| 第35-37页 |
·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7-42页 |
第四章 江苏建设高教强省的背景、矛盾及其化解 | 第42-60页 |
·江苏建设高教强省的背景分析 | 第42-47页 |
·江苏教育的大发展 | 第42-45页 |
·江苏实现“两个率先”与高教强省 | 第45-47页 |
·高教强省为实现“两个率先”提供动力 | 第45-46页 |
·经济发展为建设高教强省提供物质基础 | 第46-47页 |
·江苏建设高教强省的影响因素与主要矛盾 | 第47-52页 |
·高水平大学、一流学科建设步伐缓慢 | 第47-48页 |
·高校教师数量不足,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| 第48页 |
·高等教育的整体结构不协调,苏南苏北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 | 第48-49页 |
·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江苏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| 第49-50页 |
·财政投入不足,资金投入增幅远远小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增幅 | 第50-51页 |
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| 第51-52页 |
·江苏建设高教强省的主要策略选择 | 第52-60页 |
·放开思路,实施资源重组,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一流大学 | 第52-53页 |
·集中学科门类齐全优势,重点建设一批重中之重的学科和学科群 | 第53页 |
·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,培养一批大家、大师级的学科带头人 | 第53-54页 |
·加强宏观调控,优化江苏高等教育整体结构 | 第54-58页 |
·加强政府宏观调控,促进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| 第54-55页 |
·加强对苏北薄弱高校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,注重区域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| 第55页 |
·南北高校办出特色,在各自类型和层次上争一流 | 第55-57页 |
·大力促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,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| 第57-58页 |
·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,增加财政投入,多渠道筹资办学 | 第58-59页 |
·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,提升江苏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