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结构理论、计算论文--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

基于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

独创性说明第1-4页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1 绪论第11-34页
   ·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第12-18页
     ·结构损伤检测的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系统的构成第17-18页
   ·结构损伤识别基本原理与方法第18-31页
     ·基于结构动态特性的损伤识别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基于模型修正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基于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第27-31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1-34页
2 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第34-48页
   ·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第34-35页
   ·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第35-36页
   ·数据融合结构模型与融合层次第36-39页
     ·数据融合模型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数据融合层次第37-39页
   ·数据融合算法第39-41页
   ·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及改进第41-45页
     ·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第41-44页
     ·改进算法第44-45页
   ·数值算例第45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3 结构损伤识别的多分辨分析第48-80页
   ·小波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 ·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论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小波变换原理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多分辨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·小波分析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第54-58页
     ·小波分析在信号奇异性检测中的应用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小波分析在信号降噪中的应用第56-58页
   ·结构损伤识别的动力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·结构状态空间模型与损伤识别灵敏度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·结构损伤的多分辨分析第61-79页
     ·数值算例描述第61页
     ·结构各层加速度响应与损伤敏感性分析第61-71页
     ·基于小波变换和数据融合的结构损伤识别第71-7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9-80页
4 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的结构多损伤模式识别第80-103页
   ·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第80-85页
     ·模式识别问题第80-81页
     ·人工神经网络第81-85页
   ·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的ART2神经网络第85-90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共振理论与ART神经网络第85-86页
     ·ART2神经网络第86-90页
   ·结构损伤识别中的特征提取第90-93页
     ·小波包分析第91-92页
     ·“能量-损伤”特征提取与频带能量分析第92-93页
   ·基于数据融合和“能量-损伤”的ART2识别算法第93-102页
     ·特征向量的提取第93-99页
     ·利用ART2网络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第99-10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5 损伤识别的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第103-119页
   ·分步识别理论与方法第103-104页
   ·GA-BP神经网络第104-112页
     ·遗传算法原理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BP神经网络与学习算法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·GA-BP算法第111-112页
   ·数值算例第112-118页
     ·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基准问题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主成分分析与特征提取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耦合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第115-1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8-119页
6 结构损伤识别的试验研究第119-137页
   ·结构损伤识别的数据融合模型第119-122页
   ·结构损伤试验研究第122-136页
     ·试验模型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同质传感器的结构损伤试验研究第124-133页
     ·非同质传感器的结构损伤试验研究第133-1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6-137页
7 结论和展望第137-139页
   ·主要工作与结论第137-138页
   ·展望第138-139页
参考文献第139-15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0-151页
致谢第151-152页
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立体透视民族灵魂--论鲁迅著作中的“吃人”书写
下一篇:《洗澡》:《围城》的另一种写作姿态--杨绛的人生思索与忧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