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10页 |
1绪论 | 第10-24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爆破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爆破理论的萌生阶段 | 第11-12页 |
·爆破理论的形成 | 第12-13页 |
·爆破振动效应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·应力波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5页 |
·岩体中应力波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5-20页 |
·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地震下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爆破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、内容、步骤 | 第23-24页 |
·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 | 第23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2 边坡爆破荷载模型分析 | 第24-38页 |
·引言 | 第24页 |
·爆破荷载的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振速峰值回归公式的推求 | 第24-25页 |
·确定加速度峰值与振速峰值的转换关系 | 第25页 |
·典型加速度时程的确定 | 第25页 |
·爆破荷载的正、反演理论分析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炮孔壁压力分析模型方法 | 第27-31页 |
·初始冲击压力 | 第27-28页 |
·炮孔内爆生气体压力 | 第28-29页 |
·爆破荷载的数值模型 | 第29-31页 |
·本文采用的爆破荷载模型 | 第31-36页 |
·柱状装药下炮孔壁压力简化模型 | 第31-33页 |
·岩体内冲击波的衰减 | 第33-34页 |
·柱状装药下应力波的衰减 | 第34-35页 |
·应力波上升时间和作用时间 | 第35-36页 |
·算例 | 第36-38页 |
3 爆振波在岩体结构面上的传播特性分析 | 第38-54页 |
·引言 | 第38页 |
·无限弹性介质中波动方程 | 第38-39页 |
·弹性应力波在自由边界的反射 | 第39-42页 |
·纵波在自由边界的反射 | 第39-41页 |
·横波在自由边反射 | 第41-42页 |
·纵波在自由边界反射后的应力值 | 第42页 |
·贯通结构面上的波传播特性 | 第42-49页 |
·高强度结构面处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 | 第42-46页 |
·低强度结构面处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特性 | 第46-49页 |
·应力波与由节理刚度系数描述的岩石界面的相互作用 | 第49-54页 |
·任意入射角度情况 | 第49-51页 |
·应力波垂直入射情况 | 第51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4 爆破应力波在非贯通裂隙面上的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| 第54-74页 |
·试验条件与方法 | 第54-58页 |
·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介绍 | 第54页 |
·模型材料选取 | 第54-56页 |
·试样制备及养护 | 第56页 |
·有关预备试验 | 第56-58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58-59页 |
·试验研究裂隙长度(连通率)对应力波幅值及波速影响 | 第58页 |
·试验研究裂隙倾角对应力波幅值及波速的影响 | 第58页 |
·试验研究裂隙密度对应力波幅值及波速的影响 | 第58页 |
·试验研究裂隙宽度(厚度)对应力波幅值及波速的影响 | 第58页 |
·试验研究单条连续和单条断续裂隙对应力波幅值及波速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9-66页 |
·不同长度裂隙试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不同倾角裂隙试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不同排数(密度)裂隙试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不同裂隙宽度裂隙试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连续与断续裂隙试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试验规律分析 | 第66页 |
·数值仿真模型及方案 | 第66-67页 |
·有限元计算模型 | 第66-67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67页 |
·数值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7-73页 |
·不同长度裂隙试样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7-69页 |
·等长度不同倾角裂隙试样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不同排数(裂隙密度)裂隙试样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断续与连续裂隙试样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73页 |
·小结 | 第73-74页 |
5. 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探索 | 第74-86页 |
·边坡爆破产生的动应力场和变形场特性 | 第74-78页 |
·边坡动应力特性 | 第74-77页 |
·边坡的动变形特性 | 第77-78页 |
·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| 第78-80页 |
·边坡在爆破开挖下整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| 第80-81页 |
·边坡在爆破开挖下局部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| 第81-84页 |
·边坡动稳定性数值分析成果与监测数据对比 | 第84-86页 |
6. 爆破应力对边坡预应力锚索的影响研究 | 第86-116页 |
·前言 | 第86页 |
·数值仿真试验模型及方案设计 | 第86-90页 |
·试验条件 | 第86页 |
·各种材料的模拟模型 | 第86-87页 |
·数值仿真分析条件 | 第87-90页 |
·数值试验方案 | 第90页 |
·成果分析 | 第90-114页 |
·单锚不同部位瞬态张拉力增量峰值沿锚索全长分布规律 | 第91-97页 |
·单锚锚头处瞬态张拉力增量随时间变化规律 | 第97-102页 |
·群锚锚头处瞬态动张拉力增量峰值沿高程分布规律 | 第102-114页 |
·结论 | 第114-116页 |
7. 工程实例分析 | 第116-150页 |
·小湾饮水沟堆积体边坡爆破稳定性分析 | 第116-130页 |
·数值仿真模型及方案 | 第116-117页 |
·饮水沟堆积体边坡支护措施及支护参数 | 第117页 |
·荷载组合及方案设计 | 第117-119页 |
·动力稳定性结果分析 | 第119-129页 |
·减小爆破振动对边坡破坏的措施和方法 | 第129-130页 |
·拉西瓦水电站工程左岸II#变形体爆破动力稳定性分析 | 第130-150页 |
·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案 | 第130-131页 |
·岩体及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 | 第131-132页 |
·成果分析 | 第132-136页 |
·拉西瓦水电站分析结论 | 第136-150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50-152页 |
·结论 | 第150-151页 |
·展望 | 第151-152页 |
致谢 | 第152-1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4-160页 |
附录 | 第160页 |
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: | 第160页 |
一、获得的科研奖励: | 第160页 |
二、发表的论文: | 第1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