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效的校本培训”研究--兼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分析
| 前言 | 第1-13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二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三、基本框架 | 第11-12页 |
| 四、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| 第一章 追昔:概念与缘起 | 第13-33页 |
| 一、基本概念 | 第13-20页 |
| (一) 校本 | 第13-15页 |
| (二) 校本培训 | 第15-20页 |
| 二、国外校本培训的缘起 | 第20-23页 |
| 三、国内校本培训的缘起 | 第23-33页 |
| 第二章 抚今:现状与问题 | 第33-48页 |
| 一、国外校本培训的现状 | 第33-43页 |
| 二、我国校本培训的现状 | 第43-48页 |
| 第三章 前瞻:“有效的校本培训”的实现 | 第48-101页 |
| 一、概念 | 第48页 |
| 二、基本要素 | 第48-55页 |
| (一) 系统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(二) 基本要素分析 | 第50-55页 |
| 三、基本原则 | 第55-58页 |
| 四、实现途径 | 第58-101页 |
| (一) 需求的确定 | 第58-63页 |
| (二) 动机的激发 | 第63-68页 |
| (三) 内容的设计 | 第68-73页 |
| (四) 方式的选择 | 第73-77页 |
| (五) 建构的实现 | 第77-81页 |
| (六) 规划的制定 | 第81-83页 |
| (七) 管理的保障 | 第83-95页 |
| (八) 评价的导向 | 第95-101页 |
| 结论与建议 | 第101-104页 |
| 附录 | 第104-11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2-118页 |
| 致谢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