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20页 |
一、中国形象·中国观·汉学 | 第11-12页 |
二、中国形象和中国人形象 | 第12-14页 |
三、缺乏张力的“麦比乌斯圈” | 第14-15页 |
四、从想象到印象:20世纪的特殊意义 | 第15-17页 |
五、以英语文学为参照系的法国小说 | 第17-20页 |
第一章 《勒内·莱斯》:“城-城中人”的空间隐喻 | 第20-31页 |
一、异域:城内的女性们 | 第21-26页 |
二、异托邦:空间的隐喻、内心的帝国 | 第26-31页 |
第二章 《人的状况》:现代语境下的中国“人” | 第31-43页 |
一、最少异国情调的异域题材小说 | 第31-33页 |
二、文化上的混血儿 | 第33-37页 |
三、是革命题材,更是中国题材 | 第37-43页 |
第三章 《王佛脱险记》:人画合一的道家小品 | 第43-52页 |
一、艺境:人与画的几种关系 | 第43-47页 |
二、道境:人画合一的哲理寓意 | 第47-52页 |
第四章 《情人》和《北方的中国情人》:他、父亲、精神祖国 | 第52-68页 |
一、由假入真,还是由真入假?—“情人”身份之谜 | 第53-56页 |
二、《情人》的两种互补 | 第56-60页 |
三、走向对等的《北方的中国情人》 | 第60-62页 |
四、缺席的父亲,不在场的祖国 | 第62-68页 |
结语 | 第68-74页 |
一、差异性即文学独创性 | 第68-70页 |
二、中国人是欧洲的法国人 | 第70-71页 |
三、研究西方,思考中国 | 第71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后记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