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民法论文

试析无权处分--关于买卖合同的无权处分行为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页
第一章 有关无权处分的困惑第8-14页
 第一节 关于无权处分的内涵与外延的困惑第8-12页
 第二节 我国合同法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认定的困惑第12-13页
 第三节 我国合同法关于无权处分规定引起的其他困惑第13-14页
第二章 关于无权处分之认识第14-31页
 第一节 前提条件的设定第14-15页
 第二节 无权处分的概念第15-17页
  一、概念第15-16页
  二、构成要件第16页
  三、内涵第16页
  四、外延第16-17页
 第三节 无权处分的理论前提与基础第17-28页
  一、无权处分的理论前提——法律行为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第17-19页
  二、无权处分的理论基础——物权行为理论的继受第19-24页
  三、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第24-28页
 第四节 无权处分物权行为(处分行为)效力的确定第28-31页
  一、权利人对于无权处分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物权行为的承认或追认第29-30页
  二、无权处分人取得处分权第30页
  三、权利人未追认且无权处分人未取得处分权,但受让人善意的;第30页
  四、第三人是否具有催告权及撤回权第30-31页
第三章 无权处分法律关系的分析第31-45页
 第一节 权利人与无权处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第31-37页
 第二节 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第37-38页
 第三节 无权处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第38-40页
 第四节 标的物与权利人、无权处分人、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分析第40-45页
第四章 无权处分行为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联系第45-53页
 第一节 无权处分行为与善意取得制度第45-47页
 第二节 无权处分与代理第47-49页
 第三节 无权处分与权利瑕疵担保第49-51页
 第四节 无权处分与不当得利第51-52页
 第五节 无权处分与无因管理第52页
 第六节 无权处分与取得时效制度第52-53页
第五章 对于我国《合同法》无权处分相关规定的理解第53-59页
 第一节 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54-56页
 第二节 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56-57页
 第三节 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的优势与问题第57-58页
 第四节 对于我国《合同法》无权处分制度的理解第58-59页
第六章 关于无权处分的再认识第59-61页
 一、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第59-60页
 二、无权处分的效力第60-61页
结语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图的填充数的一些新进展
下一篇:Toll样受体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