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第一章 概述 | 第10-19页 |
·水力旋流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虚拟仪器概述 | 第11-13页 |
·虚拟仪器的组成结构 | 第11-12页 |
·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| 第12-13页 |
·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| 第13页 |
·课题研究的内容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| 第13-17页 |
·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系统方案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组态软件的国内外发展和在选矿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| 第19-26页 |
·国外的组态软件 | 第20-22页 |
·国产的组态软件 | 第22-23页 |
·组态软件的发展 | 第23-24页 |
·组态软件在选矿自动化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参数的确定 | 第26-35页 |
·旋流器的原理及结构 | 第26-27页 |
·旋流器的选择计算 | 第27-32页 |
·磨矿回路物料平衡的计算 | 第27-29页 |
·旋流器型式、规格和结构参数的确定 | 第29-30页 |
·旋流器生产能力和台数的计算 | 第30-31页 |
·分级粒度的校核 | 第31-32页 |
·旋流器选择时的其它原则 | 第32页 |
·影响旋流器性能的因素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沉砂口的设计 | 第35-41页 |
·沉砂口改进的必要性 | 第35-36页 |
·沉砂口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磨损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选矿自动化发展的要求 | 第35-36页 |
·旋流器沉砂口可调节的研究现状 | 第36-37页 |
·可调节的橡胶沉砂口 | 第36页 |
·LCⅢ型旋流器 | 第36-37页 |
·一种全新可控直径沉砂口的提出 | 第37-41页 |
·一种全新可控直径沉砂口的提出 | 第37-38页 |
·工作原理 | 第38-39页 |
·新型旋流器的实验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旋流器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| 第41-50页 |
·基于分级粒度的控制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矿浆池液面控制 | 第42-45页 |
·变频调速原理 | 第42-43页 |
·设计原理 | 第43-44页 |
·变频器的设置 | 第44-45页 |
·分级粒度的控制 | 第45页 |
·旋流器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框圈 | 第45-47页 |
·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旋流器网络控制系统 | 第47-50页 |
·现场总线技术 | 第47-48页 |
·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| 第48-50页 |
第六章 数据采集及设备选择 | 第50-59页 |
·数据采集模块 | 第50-52页 |
·RM417 | 第50-51页 |
·RM4024 | 第51-52页 |
·RM4050 | 第52页 |
·传感器 | 第52-57页 |
·浓度传感器 | 第53-55页 |
·DF-6220型超声波物位计 | 第55-56页 |
·直行程执行器 | 第56-57页 |
·电源 | 第57页 |
·系统抗干扰措施 | 第57-59页 |
第七章 系统组态结果 | 第59-78页 |
·系统监控软件的选择 | 第59-60页 |
·组态王软件介绍 | 第60-62页 |
·下位机部分 | 第62-63页 |
·旋流器自动控制系统组态结果 | 第63-72页 |
·建立实时数据库 | 第63-64页 |
·制作界面 | 第64-65页 |
·设置报警 | 第65-67页 |
·设置趋势曲线 | 第67-69页 |
·报表及打印 | 第69-71页 |
·命令语言程序 | 第71-72页 |
·KingACT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| 第72-74页 |
·KingACT软件介绍 | 第72-73页 |
·KingACT开发环境 | 第73-74页 |
·KingACT与组态王连接 | 第74页 |
·变量连接 | 第74页 |
·控制算法组态 | 第74-78页 |
·PID控制算法基本原理 | 第75-76页 |
·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| 第76-78页 |
第八章 系统调试及实验结果 | 第78-82页 |
·系统调试 | 第78-79页 |
·上下位机调试 | 第78页 |
·整体调试 | 第78-7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9-82页 |
·旋流器自动控制系统总界面 | 第79-80页 |
·PID控制系统界面 | 第80页 |
·实验数据 | 第80-82页 |
第九章 结论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活动 | 第90页 |
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