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经营学、森林计测学、森林经理学论文--森林计测学(测树学)论文

森林资源精准监测及其自动化实现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1.引言第8-19页
 1.1 森林资源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1.2 本研究所采用的工具及软件平台第12-15页
  1.2.1 PDA第12-14页
  1.2.2 全站仪和电子经纬仪第14-15页
  1.2.3 eMbedded Visua1 C++3.0第15页
 1.3 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5-19页
  1.3.1 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1.3.2 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1.3.3 拟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点第17页
  1.3.4 预期成果第17页
  1.3.5 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1.3.6 采取的技术路线第18页
  1.3.7 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第18-19页
2. 森林精准监测的理论与方法第19-35页
 2.1 单木精准监测技术第19-24页
  2.1.1 平距测量第19页
  2.1.2 树高及任意断面高的测量模型第19-20页
  2.1.3 胸径及树干任意处直径测量模型第20页
  2.1.4 材积精准测量模型第20-21页
  2.1.5 树冠体积及表面积量测模型第21-24页
   2.1.5.1 测量的技术方法第21-22页
   2.1.5.2 剖面上点的坐标计算第22-23页
   2.1.5.3 关于空间坐标系的旋转第23-24页
 2.2 林分精准监测技术第24-32页
  2.2.1 电子角规测树基本原理第24-25页
  2.2.2 林分胸高断面积及单位面积株数测定模型第25-26页
  2.2.3 林分平均高测量模型第26-27页
  2.2.4 林分蓄积量测定模型第27-28页
   2.2.4.1 角规控制检尺法第27页
   2.2.4.2 一致高和法第27-28页
  2.2.5 林分蓄积生长量测定模型第28-30页
   2.2.5.1 潜在计数值法原理第28-29页
   2.2.5.2 林分蓄积生长量测算原理第29-30页
  2.2.6 电子角规的量测精度第30-32页
 2.3 利用3P抽样法测定林分蓄积第32-35页
  2.3.1 3P抽样测定林分蓄积原理第32-34页
  2.3.2 3P抽样测定林分蓄积的电子角规实现方法第34-35页
3. 森林资源精准监测软件实现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5-54页
 3.1 电子角规测树软件的整体结构第35-40页
  3.1.1 电子角规测树软件的功能第35-36页
  3.1.2 使用PDA与测量仪器通讯及数据自动获取方法第36-40页
   3.1.2.1 PDA与拓普康全站仪的数据通讯第36-37页
   3.1.2.2 PDA与拓普康全站仪通讯的实现过程第37-38页
   3.1.2.3 请求信号与提取数据第38-40页
 3.2 单木精准监测自动化实现第40-44页
  3.2.1 测量水平距离、胸径与树高第40页
  3.2.2 测量树木任意处直径及该处树高第40页
  3.2.3 材积测量第40-42页
  3.2.4 树冠测量第42-44页
 3.3 森林精准测量及自动化实现第44-49页
  3.3.1 测定胸高断面积第44页
  3.3.2 测定林分平均株数第44-45页
  3.3.3 测定林分平均高第45页
  3.3.4 一致高和法测定林分蓄积第45-46页
  3.3.5 角规控制检尺法测定林分蓄积第46-49页
 3.4 3P抽样法量测林分蓄积第49-54页
  3.4.1 研究区概况第49页
  3.4.2 实验数据及处理第49-54页
4. 结论与展望第54-58页
 4.1 关于单木精准监测的结论第54页
 4.2 关于林分精准监测的结论第54-55页
 4.3 关于3P抽样测定林分蓄积的结论第55-56页
 4.4 存在的问题第56-57页
 4.5 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附录第61-65页
个人简介第65-66页
导师简介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条件
下一篇:论海难救助中救助人的义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