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论文

局部热暴露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引言第10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可接受度、热舒适的影响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6-17页
第2章 实验方法第17-32页
   ·暴露部位和方式的选择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暴露部位的选择第17页
     ·暴露方式的选择第17-18页
   ·实验装置第18-20页
     ·人工环境气候室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暴露装置第19-20页
   ·实验工况设计第20-22页
   ·局部送风特性的测量第22-28页
     ·沿中心方向的送风特性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沿断面方向的送风特性第25-28页
   ·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·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9-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 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第32-41页
   ·统计分析基础第32-33页
   ·稳定时间第33-36页
   ·适应期稳态投票与PMV第36-37页
   ·暴露部位的局部热感觉第37-4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4章 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第41-63页
   ·基于影响因子的分析方法第41-47页
     ·非暴露部位热感觉的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·多元线性回归的问题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单元变化值回归的问题第45页
     ·基于影响因子的分析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分析第47-57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因子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身体其它部位热感觉的影响因子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权重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全身热感觉的预测模型第53-55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第55-57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的讨论第57-61页
     ·不同影响权重研究结果的比较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局部热感觉影响全身热感觉的生理机制探讨第58-6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5章 不均匀热环境的评价第63-75页
   ·部位间热感觉之差的最大值第64-65页
   ·不均匀热环境的评价模型第65-67页
   ·部位间热感觉之差最大值的影响因子第67-69页
   ·局部热暴露条件下人体热反应的预测模型第69页
   ·不同部位暴露效果的比较第69-72页
   ·脸部热暴露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第72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6章 热环境评价指标的比较第75-88页
   ·稳态均匀热环境第75-77页
   ·稳态不均匀热环境第77-79页
   ·热舒适第79-81页
   ·热可接受度投票均值与不满意百分比的关系第81-83页
   ·热舒适投票均值与舒适百分比的关系第83-84页
   ·投票均值与百分比的数学关系第84-86页
   ·百分比之间的比较第86-8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7-88页
第7章 结论第88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3页
致谢第93-94页
附录第94-98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力市场环境下辅助服务市场和电网频率控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
下一篇: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