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铁通本地电话网的组网及优化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概况 | 第11-12页 |
| ·电话网网络结构 | 第12-14页 |
| ·网络智能化理论模型和逻辑构架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6-17页 |
| 2 现代电话网 | 第17-33页 |
| ·概述 | 第17页 |
| ·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| 第17-23页 |
| ·网络拓扑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本地网的基本结构 | 第18-20页 |
| ·二级结构的本地网网路组织 | 第20-22页 |
| ·多运营商时电话网的组网方式 | 第22-23页 |
| ·话务量 | 第23-24页 |
| ·话务量的基本概念 | 第23页 |
| ·中继电路数量的计算 | 第23-24页 |
| ·铁通电话网的组网优化原则 | 第24-29页 |
| ·本地网总体发展策略 | 第24页 |
| ·本地电话网规模的划分 | 第24页 |
| ·本地电话目标网网络结构 | 第24-26页 |
| ·本地电话网优化原则 | 第26-27页 |
| ·交换设备优化原则 | 第27页 |
| ·局所设置原则 | 第27页 |
| ·端局的设局原则 | 第27-28页 |
| ·端局间直达电路的设置 | 第28页 |
| ·窄带接入建设原则 | 第28-29页 |
| ·网络智能化 | 第29-31页 |
| ·固话运营商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及挑战 | 第29页 |
| ·网络智能化是推动固话业务创新的有力手段 | 第29页 |
| ·固定网络的突破—全网智能化 | 第29-30页 |
| ·全网智能化带来的竞争优势 | 第30-31页 |
| ·发展方向 | 第31-33页 |
| 3 重庆铁通电话网现状 | 第33-4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33-34页 |
| ·地理位置 | 第33页 |
| ·社会经济状况 | 第33-34页 |
| ·铁通重庆分公司发展状况 | 第34页 |
| ·网络现状 | 第34-36页 |
| ·概况 | 第34页 |
| ·网络结构 | 第34-36页 |
| ·路由组织 | 第36页 |
| ·话务流量 | 第36-39页 |
| ·运行维护 | 第39页 |
| ·存在问题 | 第39-40页 |
| ·铁通一机双网技术 | 第40-42页 |
| ·前言 | 第40-41页 |
| ·解决方案 | 第41-42页 |
| ·应用意义 | 第42页 |
| ·其他运营商组网情况 | 第42-43页 |
| ·重庆铁通电话网优化原则 | 第43-45页 |
| 4 重庆铁通电话网组网及优化研究 | 第45-66页 |
| ·重庆铁通组网及优化研究考虑的主要问题 | 第45-48页 |
| ·机型选择 | 第45页 |
| ·局所设置的选择 | 第45-46页 |
| ·网络结构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| ·中继数量的选择 | 第47页 |
| ·网络智能化的考虑 | 第47-48页 |
| ·重庆铁通电话网的优化解决方案 | 第48-51页 |
| ·减少端局的数量,改造部分端局为模块局 | 第48页 |
| ·实现端局双归属,取消端局间的直达电路 | 第48-49页 |
| ·根据实际需求,进行中继数量调整 | 第49-50页 |
| ·升级关汇混合局为业务交换中心 | 第50页 |
| ·根据实际需要,对关汇混合局进行关汇分离 | 第50页 |
| ·关汇混合局分离前的优化网络拓扑图 | 第50-51页 |
| ·关汇混合局分离后的优化网络拓扑图 | 第51页 |
| ·端局的优化改造 | 第51-64页 |
| ·两路口端局优化方案 | 第51-56页 |
| ·西政新端局方案 | 第56页 |
| ·重庆南端局优化方案 | 第56-62页 |
| ·涪陵等6 个端局优化方案 | 第62-63页 |
| ·永川端局优化方案 | 第63页 |
| ·北碚端局优化方案 | 第63-64页 |
| ·万州端局优化方案 | 第64页 |
| ·实施网络智能化后对端局的数据处理 | 第64-65页 |
| ·局内呼叫 | 第64-65页 |
| ·Centrex 处理 | 第65页 |
| ·优化效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6页 |
| ·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66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0页 |
| 独创性声明 | 第70页 |
|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