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探析
前言 | 第1-10页 |
第一部分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理论基础 | 第10-24页 |
一、诉讼的现代诉求: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法理基础 | 第10-14页 |
(一) 证据的本质属性要求 | 第10-11页 |
(二) 现代庭审方式的要求 | 第11-13页 |
(三) 利益权衡的结果和国际司法准则的要求 | 第13-14页 |
二、公平正义: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价值分析 | 第14-16页 |
(一) 实体价值 | 第14页 |
(二) 程序价值 | 第14-15页 |
(三) 效益价值和社会价值 | 第15页 |
(四) 出庭作证的弊端分析 | 第15-16页 |
三、证人身份: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性质定位 | 第16-24页 |
(一)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性质 | 第16-17页 |
(二) 侦查人员作证与普通证人的区别 | 第17-18页 |
(三) 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侦查人员证人资格简介 | 第18-23页 |
(四) 侦查人员在我国成为证人的可能性 | 第23-24页 |
第二部分 影响我国侦查人员作证的障碍性因素 | 第24-34页 |
一、观念因素:诉讼制度外的障碍 | 第24-31页 |
(一) 国家本位和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(二) 司法观念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(三) 司法潜规则和司法政治化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(四) 证据理论上的分歧 | 第30-31页 |
二、制度缺陷:诉讼制度内的障碍 | 第31-34页 |
(一) 刑事诉讼的目的和结构的影响 | 第31页 |
(二) 书面中心主义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(三) 证据立法缺陷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第三部分 完善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构想 | 第34-48页 |
一、观念更新: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核心因素 | 第34-35页 |
二、证据制度: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制度性规定 | 第35-46页 |
(一) 明确规定侦查人员的证人资格 | 第35-36页 |
(二) 申请或决定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主体 | 第36-37页 |
(三)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情形 | 第37-39页 |
(四) 侦查人员作证的方式 | 第39-40页 |
(五) 侦查人员公共利益豁免权的行使 | 第40-41页 |
(六) 保护和保障侦查人员作证的制度 | 第41-43页 |
(七) 其他证据制度的完善 | 第43-46页 |
三、相关性因素: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重要保障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