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创性声明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摘要(英文)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 选题背景 | 第11-17页 |
·道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| 第11-13页 |
·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生态问题 | 第13-15页 |
·西北及甘肃省公路建设现状 | 第15-17页 |
2 国内外公路生态研究综述 | 第17-23页 |
·一般性公路生态保护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道路生态(Road Ecology)研究综述 | 第19-23页 |
3 研究的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5-42页 |
1 研究区域 | 第25-26页 |
2 研究路段所在区域地理概况 | 第26-28页 |
·甘肃黄河中上游地区 | 第27页 |
·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区 | 第27-28页 |
3 研究路段沿线生态环境状况 | 第28-38页 |
·植被类型 | 第28-30页 |
·土壤类型 | 第30页 |
·沿线植物和动物 | 第30-38页 |
·植被调查及评价 | 第30-33页 |
·动物调查及评价 | 第33-38页 |
4 研究路段工程概况 | 第38-42页 |
第三章 论文的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数据采集 | 第42-65页 |
1 研究内容 | 第42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42-45页 |
3 研究工具 | 第45-49页 |
·人工神经网络 | 第45-46页 |
·神经网络的原理 | 第46-48页 |
·前馈神经网络数据处理的方法 | 第48-49页 |
4 沿线数据采集 | 第49-65页 |
·沿线植被盖度 | 第49-55页 |
·动物种群数量 | 第55-59页 |
·沿线土壤及农作物铅浓度采样和分析方法 | 第59-61页 |
·沿线其他数据 | 第61-65页 |
第四章 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沿线生态响应分析及结论 | 第65-91页 |
1 徐界段植被盖度与两爬类动物数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| 第65-74页 |
·植被盖度与交通量的相关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植被盖度的对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响应 | 第66-69页 |
·两爬类动物种群个体数量与交通量相关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两爬类动物种群个体数量对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响应 | 第71-74页 |
2.兰白段植被盖度与两爬类动物数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| 第74-84页 |
·植被盖度的对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响应 | 第74-76页 |
·植被盖度与交通量的相关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两爬类动物种群个体数量与交通量相关分析 | 第78-80页 |
·两爬类动物种群个体数量对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响应 | 第80-84页 |
3.施工前后公路廊道两爬类动物种群变化对比 | 第84-85页 |
4.道路两侧铅浓度分析对比 | 第85-91页 |
·五条道路两侧铅浓度分析 | 第85-86页 |
·徐界段道路两侧土壤及作物中铅浓度比较分析 | 第86-89页 |
·徐界公路沿线土壤铅浓度远期预测分析 | 第89-91页 |
第五章 结论、建议和展望 | 第91-96页 |
1.结论 | 第91-92页 |
2.展望 | 第92-95页 |
3.不足和教训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1页 |
后记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