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8页 |
·重金属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| 第8页 |
·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 | 第8页 |
·重金属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| 第8-9页 |
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转化 | 第9页 |
·微生物对有毒重金属的积累 | 第9-10页 |
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 | 第10页 |
·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与重金属 | 第10-11页 |
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 | 第11-12页 |
·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 | 第12-14页 |
·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| 第14-16页 |
·重金属污染 | 第14-15页 |
·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| 第15-16页 |
·微生物冶金、选矿 | 第16-17页 |
·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评价 | 第17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32页 |
·材料 | 第18-20页 |
·菌株与质粒 | 第18页 |
·培养基 | 第18-19页 |
·抗菌素及其使用浓度 | 第19页 |
·溶液与缓冲液 | 第19-20页 |
·方法 | 第20-32页 |
·突变体的筛选 | 第20-21页 |
·菌株保存 | 第21页 |
·突变株的鉴定 | 第21-25页 |
·突变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重金属对突变体生长影响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突变体抗重金属能力的测定 | 第27页 |
·突变体吸附金属能力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突变体胞外蛋白含量的测定 | 第28-30页 |
·突变体胞外蛋白的分离 | 第30页 |
·突变体胞外产物pH值的测定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59页 |
·突变体的筛选 | 第32页 |
·突变体的鉴定 | 第32-36页 |
·突变体的培养特性 | 第32页 |
·ITS序列分析 | 第32-36页 |
·突变体的生长特性 | 第36-39页 |
·突变体生长曲线 | 第36-37页 |
·最适生长温度 | 第37页 |
·最适生长pH | 第37-39页 |
·突变体的抗有毒重金属的铜能力 | 第39-43页 |
·突变体在含CuSO_4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 | 第39页 |
·突变体在含ZnSO_4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 | 第39-40页 |
·突变体在含Al_2(SO_4)_3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 | 第40-41页 |
·突变体在含MnSO_4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 | 第41页 |
·突变体在不同金属平板的生长 | 第41-43页 |
·突变体对有毒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| 第43-49页 |
·突变体对铜的吸附能力 | 第44-45页 |
·突变体对锌的吸附能力 | 第45-46页 |
·突变体对铝的吸附能力 | 第46-47页 |
·突变体对锰的吸附能力 | 第47-48页 |
·突变体在PDA平板对重金属的吸附 | 第48-49页 |
·突变体胞外蛋白 | 第49-54页 |
·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| 第49页 |
·培养时间与突变体胞外蛋白含量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·CuSO_4浓度对突变体胞外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培养时间与CuSO_4诱导的突变体胞外蛋白含量的关系 | 第50-51页 |
·初始pH值与CuSO_4诱导的突变体胞外蛋白含量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·不同金属盐对突变体胞外蛋白产生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突变体胞外蛋白的分离 | 第53-54页 |
·突变体胞外有机酸的产生 | 第54-59页 |
·培养时间与胞外分泌物pH值的变化 | 第54-55页 |
·初始pH值与胞外分泌物pH值的关系 | 第55页 |
·CuSO_4浓度与胞外分泌物pH值的关系 | 第55-56页 |
·培养时间与加CuSO_4培养时胞外分泌物pH值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·初始pH值对加CuSO_4培养时胞外分泌物pH值的影响 | 第57页 |
·不同金属盐对胞外分泌物pH值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59-62页 |
·GXCR1的突变体 | 第59页 |
·GXCR1与突变体抗有毒重金属的能力 | 第59-60页 |
·GXCR1与突变体吸附重金属的能力 | 第60页 |
·GXCR1与突变体胞外分泌物的差异 | 第60-61页 |
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