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立法沿革及界定 | 第11-31页 |
第一节 国家工作人员的立法沿革 | 第11-22页 |
一、建国后到1979年刑法实施前的国家工作人员 | 第11-12页 |
二、1979年刑法到1997年新刑法实施前的国家工作人员 | 第12-16页 |
三、1997年新刑法实施后的国家工作人员 | 第16-22页 |
第二节 国家工作人员界定的基本标准 | 第22-31页 |
一、“身份论” | 第22-24页 |
二、“公务论” | 第24-25页 |
三、“折中论” | 第25-27页 |
四、结论 | 第27-31页 |
第二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类型 | 第31-43页 |
第一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| 第31-35页 |
一、国家机关的概念和范围 | 第31-32页 |
二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| 第32-35页 |
第二节 准国家工作人员 | 第35-43页 |
一、国有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| 第36-39页 |
二、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 | 第39-41页 |
三、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国家工作人员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| 第43-52页 |
第一节 村民、居民委员会及同级党组织成员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 | 第43-47页 |
一、否定说 | 第43-44页 |
二、肯定说 | 第44-45页 |
三、区分说 | 第45-46页 |
四、结论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裁判员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 | 第47-52页 |
一、裁判员是否在依照法律从事公务 | 第48-50页 |
二、裁判员是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从事管理国家的职能活动 | 第50-51页 |
三、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