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3-11页 |
| 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第1章 立法概述 | 第12-15页 |
| 第2章 生产、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| 第15-33页 |
| ·生产、销售假药罪的概念 | 第15-18页 |
| ·生产、销售假药罪的构成特征 | 第18-33页 |
| ·犯罪客体 | 第18-22页 |
| ·客观方面 | 第22-29页 |
| ·犯罪主体 | 第29页 |
| ·主观方面 | 第29-33页 |
| 第3章 生产、销售假药罪的司法认定和刑罚适用 | 第33-48页 |
| ·生产、销售假药罪的司法认定 | 第33-46页 |
| ·罪与非罪的界限 | 第33-34页 |
| ·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| 第34-37页 |
| ·本罪的竞和问题 | 第37-40页 |
| ·本罪的罪数形态 | 第40-42页 |
| ·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的刑事责任 | 第42-46页 |
| ·生产、销售假药罪的刑罚适用 | 第46-48页 |
| 结论 | 第48-50页 |
| 1 纠正一种观点:未取得批准文号的药品为假药 | 第48页 |
| 2 “货值金额”的规定应加入刑法第141条第一款 | 第48-49页 |
| 3 应该对医疗机构使用假药的刑事责任做出规定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| 独创性声明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