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复合材料论文--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

冠醚铜对UHMWPE改性及纳米碳管/聚醚酮酮复合材料的研究

第一部分 冠醚铜对UHMWPE改性的研究第1-36页
 第1章 引言第9-20页
  1.1 冠醚与过渡金属的配合物第9-12页
   1.1.1 固体配合物的制备第9页
   1.1.2 配位性能第9-12页
  1.2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(UHMWPE)第12-19页
   1.2.1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第13页
   1.2.2 高聚物的磨损机理第13-15页
   1.2.3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第15-19页
  1.3 该部分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19-20页
 第2章 冠醚铜的制备和表征第20-29页
  2.1 实验部分第20-21页
   2.1.1 主要原料第20页
   2.1.2 冠醚铜配合物的制备第20-21页
   2.1.3 冠醚铜的表征第21页
  2.2 结果与讨论第21-29页
   2.2.1 元素分析第21页
   2.2.2 红外光谱第21-25页
   2.2.3 DSC热分析第25-29页
 第3章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/冠醚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第29-35页
  3.1 成型方法的选择第29页
  3.2 试样的制备第29-31页
   3.2.1 试验原料第29-30页
   3.2.2 试验设备第30页
   3.2.3 成型工艺第30-31页
  3.3 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第31-32页
   3.3.1 摩擦性能测试第31页
   3.3.2 流动性能测试第31-32页
  3.4 结果与讨论第32-35页
   3.4.1 摩擦磨损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2-34页
   3.4.2 流动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4-35页
 第4章 结论第35-36页
第二部分 纳米碳管/聚醚酮酮复合材料的研究第36-64页
 第5章 引言第36-49页
  5.1 纳米碳管第36-40页
   5.1.1 纳米碳管的结构及种类第36-37页
   5.1.2 纳米碳管的特性第37-38页
   5.1.3 纳米碳管的修饰第38-39页
   5.1.4 纳米碳管的应用第39-40页
  5.2 纳米碳管/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40-46页
   5.2.1 纳米碳管的化学特性第41-42页
   5.2.2 纳米碳管/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2-43页
   5.2.3 纳米碳管/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质第43-45页
   5.2.4 制备纳米碳管/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第45-46页
  5.3 聚醚酮酮第46-48页
  5.4 该部分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48-49页
 第6章 聚醚酮酮的合成与表征第49-57页
  6.1 实验原料第49页
  6.2 聚醚酮酮的合成与提纯第49-50页
  6.3 性能测试第50页
   6.3.1 特性粘度第50页
   6.3.2 红外光谱第50页
   6.3.3 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50页
   6.3.4 热重分析第50页
  6.4 结果与讨论第50-57页
   6.4.1 聚合温度的影响与选择第50-51页
   6.4.2 单体配比的影响第51页
   6.4.3 催化剂(AlCl_3和DMF)用量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6.4.4 聚合时间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6.4.5 反应体系中微量水的影响第54页
   6.4.6 聚醚酮酮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4-55页
   6.4.7 聚醚酮酮的热分析第55-56页
   6.4.8 聚醚酮酮的热重分析第56-57页
 第7章 纳米碳管/聚醚酮酮复合材料的研制第57-63页
  7.1 实验原料第57页
  7.2 纳米碳管/聚醚酮酮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7页
  7.3 性能测试第57-58页
   7.3.1 红外光谱第57页
   7.3.2 扫描电镜第57-58页
   7.3.3 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58页
   7.3.4 热重分析第58页
  7.4 结果与讨论第58-63页
   7.4.1 红外光谱谱图第58页
   7.4.2 复合材料的分散性能第58-60页
   7.4.3 热性能第60-63页
 第8章 结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1页
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民间金融对国民经济影响及管理对策研究
下一篇:远程分布式环境监测系统中管理软件系统EMMSS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