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导论 | 第1-17页 |
·问题的提出与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1993 年我国经济运行进入“红灯区” | 第10页 |
·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“软着陆” | 第10页 |
·成功的“软着陆”对宏观调控的启示与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主题 | 第11-15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主题 | 第13-15页 |
·分析方法与本文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经济增长与控制研究理论文献综述 | 第17-32页 |
·经济增长理论起源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自然平衡理论 | 第18-20页 |
·凯恩斯与后凯恩斯时代对经济调控的理论 | 第20-28页 |
·凯恩斯的经济宏观调控的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后凯恩斯时代对经济调控的理论 | 第23-28页 |
·经济增长与经济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 | 第28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体制变迁与经济增长及国际比较 | 第32-48页 |
·经济增长与体制变迁 | 第32-40页 |
·增长速度及其阶段性比较 | 第32-35页 |
·产业构成及其增长速度 | 第35-37页 |
·体制变迁 | 第37-40页 |
·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 | 第40-45页 |
·基于差分的数学比较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经济增长速度的国际比较 | 第41-42页 |
·中国经济与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的经济总量比较 | 第42-43页 |
·中国经济与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的经济个量比较 | 第43-44页 |
·结论 | 第44-45页 |
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和人口投资的经济增长调控模型 | 第45-48页 |
第4章 政府行为、人力资源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及调控 | 第48-64页 |
·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及调控 | 第48-59页 |
·政府储蓄、投资与经济增长及调控 | 第48-50页 |
·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及调控 | 第50-52页 |
·收入分配政策与经济增长及调控 | 第52-54页 |
·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及调控 | 第54-57页 |
·货币政策及调控 | 第57-59页 |
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调控 | 第59-61页 |
·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| 第59-60页 |
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政策 | 第60-61页 |
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调控 | 第61-64页 |
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| 第61-62页 |
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 | 第62页 |
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调控 | 第62-64页 |
第5章 最优控制原理与宏观调控最优路径分析 | 第64-82页 |
·最优控制原理概述 | 第64-73页 |
·变分法介绍 | 第64-68页 |
·由变分法解最优控制 | 第68-70页 |
·庞特里雅金极小值原理 | 第70-71页 |
·动态规划模型的最优控制 | 第71-73页 |
·国民经济指数增长时的宏观调控策略 | 第73-74页 |
·比例政策 | 第74页 |
·导数政策 | 第74页 |
·积分政策 | 第74页 |
·宏观调控最优路径分析 | 第74-80页 |
·通胀与增长的关系 | 第75-76页 |
·失业、GDP与通胀之间的路径关系 | 第76-78页 |
·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| 第78-79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小结 | 第80-82页 |
第6章 非均衡经济系统的调控 | 第82-109页 |
·经济杠杆在政府调控中的运用 | 第82-84页 |
·调节总量的经济杠杆与调节个量的经济杠杆 | 第82-83页 |
·政府调节的经济杠杆与市场操纵的经济杠杆 | 第83页 |
·政府调节总量经济杠杆,市场操纵个量经济杠杆 | 第83-84页 |
·非均衡宏观市场的调控机制 | 第84-91页 |
·非均衡宏观市场的调控及模型 | 第84-85页 |
·宏观单一市场的调控机制 | 第85-91页 |
·非均衡经济的最优控制 | 第91-93页 |
·非均衡宏观调控实证分析 | 第93-106页 |
·改制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测算及最优控制 | 第97-102页 |
·改革后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测算及最优控制 | 第102-106页 |
·小结 | 第106-109页 |
第7章 结语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| 第109-117页 |
·经济发展阶段选择 | 第109-111页 |
·人均 GDP与经济发展阶段的选择 | 第109页 |
·结构指标分析与经济发展阶段选择 | 第109-110页 |
·城市化水平与发展阶段选择 | 第110-111页 |
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| 第111页 |
·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选择 | 第111-115页 |
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| 第111-113页 |
·大力开发人力资源,注重人力资本积累 | 第113-114页 |
·增加科技投入,掌控核心技术 | 第114页 |
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,加强产业政策调控 | 第114页 |
·扩大开放,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| 第114-115页 |
·本文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| 第115-117页 |
·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15-116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