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甸刺玫引种驯化的关键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4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| ·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 | 第15页 |
| ·植物引种驯化的关键影响因子 | 第15页 |
| ·蔷薇属植物的引种驯化栽培简史 | 第15-16页 |
| ·蔷薇属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进展 | 第16页 |
| ·蔷薇属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| ·蔷薇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| ·中甸刺玫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| 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| 第二章 中甸刺玫分布现状及生物学调查 | 第21-43页 |
| ·调查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4页 |
| ·中甸刺玫原生地的自然概况 | 第22-23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分布现状 | 第23-26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生物学性状及特征 | 第26-33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原生地物候期 | 第33-34页 |
| ·中甸刺玫原生地的病虫危害状况 | 第34页 |
| ·小结 | 第34-43页 |
| 第三章 中甸刺玫的繁殖技术研究 | 第43-53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嫁接繁殖研究 | 第43-4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根扦插繁殖试验 | 第48-5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四章 引种驯化栽培研究 | 第53-68页 |
| ·引种地的自然概况 | 第53-54页 |
| ·昆明露地与保护地栽培对中甸刺玫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54-6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0页 |
| ·昆明与香格里拉中甸刺玫的光合特性研究 | 第60-6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60-6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氮肥对中甸刺玫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63-6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63-6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6页 |
| ·小结 | 第66-68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8-73页 |
| ·结论 | 第68-69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分布现状及生物学特性 | 第68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繁殖技术 | 第68页 |
| ·昆明露地与保护地栽培对中甸刺玫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| ·中甸刺玫在昆明与香格里拉的光合特性对比 | 第69页 |
| ·氮肥对中甸刺玫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69页 |
| ·讨论 | 第69-73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分布现状及生物学特性 | 第69-70页 |
| ·中甸刺玫的繁殖技术 | 第70-71页 |
| ·中甸刺玫在昆明与香格里拉的光合特性对比 | 第71-72页 |
| ·昆明露地与保护地栽培对中甸刺玫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