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 | 第1页 |
AFFIRMATION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4页 |
2 关于循环经济 | 第14-30页 |
·循环经济的涵义 | 第14-18页 |
·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 | 第18-19页 |
·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| 第20页 |
·循环经济的再认识 | 第20-26页 |
·最优化:资源配置的效率 | 第21-22页 |
·偏好:消费和生产方式 | 第22页 |
·阶段分期的时间长度:技术进步 | 第22-23页 |
·新的价值:计量方法的革命 | 第23-24页 |
·开放度与制度安排 | 第24-25页 |
·信息不完全与不确定性 | 第25-26页 |
·循环经济的历史沿革 | 第26-30页 |
·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 | 第26-27页 |
·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演化进程 | 第27-30页 |
3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| 第30-38页 |
·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| 第30-36页 |
·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| 第30-33页 |
·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| 第33-36页 |
·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| 第36-38页 |
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| 第38-49页 |
·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| 第38-44页 |
·我国人均资源严重匾乏 | 第38-40页 |
·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| 第40-41页 |
·我国经济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 | 第41页 |
·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| 第41-43页 |
·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4页 |
·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| 第44-47页 |
·转变观念、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 | 第45页 |
·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绿色产业结构体系 | 第46页 |
·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,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 | 第46页 |
·政府要加强管理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| 第46-47页 |
·以绿色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| 第47页 |
·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 | 第47-49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中文详细摘要 | 第53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