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18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8-24页 |
一、一般资料 | 第18页 |
二、治疗方法 | 第18-19页 |
三、观察指标 | 第19页 |
(一) 生存率比较 | 第19页 |
(二) 近期疗效观察 | 第19页 |
(三) 不良反应观察 | 第19页 |
四、统计方法 | 第19页 |
五、结果 | 第19-24页 |
(一) 生存率比较 | 第19-20页 |
(二) 近期疗效观察 | 第20-23页 |
(三) 不良反应观察 | 第23-24页 |
实验研究 | 第24-76页 |
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| 第24-54页 |
一、一般材料 | 第24页 |
二、实验用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(一) Lewis肺癌移植瘤及自发性血道转移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(二) H_(22)肝癌实验性血道转移模型的建立 | 第25页 |
实验一 消瘤方对Lewis肺癌小鼠一般状况及局部肿瘤的影响 | 第25-30页 |
实验二 消瘤方对肿瘤血道转移的影响 | 第30-41页 |
实验三 消瘤方对Lewis肿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实验四 消瘤方对Lewis肺癌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实验五 消瘤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MVD、VEGF表达的影响 | 第44-54页 |
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消瘤方含药血清对体外PG细胞的影响 | 第54-76页 |
一、一般材料与含药血清的制备 | 第54-56页 |
(一) 实验材料 | 第54-56页 |
(二) 含药血清的制备 | 第56页 |
二、细胞培养 | 第56-57页 |
(一) 细胞培养方法 | 第56-57页 |
(二) 细胞悬液的制备 | 第57页 |
实验一 消瘤方含药血清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G细胞细胞毒作用研究 | 第57-60页 |
实验二 消瘤方作用后PG细胞形态学及生长状态观察 | 第60-65页 |
实验三 消瘤方含药血清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实验四 消瘤方含药血清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G细胞nm23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实验五 消瘤方含药血清诱导肺癌PG细胞凋亡的研究 | 第70-76页 |
讨论 | 第76-99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治疗进展 | 第76-82页 |
二、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| 第82-93页 |
(一) 古代文献关于肺癌的记载 | 第82-83页 |
(二)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| 第83-93页 |
三、消瘤方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及导师治癌思想探讨 | 第93-96页 |
(一) 对肺癌发病机理的认识 | 第93页 |
(二) 临证用药特点 | 第93-95页 |
(三) 治法方义探讨 | 第95-96页 |
四、消瘤方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| 第96-99页 |
(一) 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| 第96页 |
(二) 降低血液粘度 | 第96页 |
(三)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| 第96-97页 |
(四)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| 第97-98页 |
(五) 下调P53基因的表达 | 第98-99页 |
结语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