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IS的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
1 概论 | 第1-17页 |
1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述 | 第13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3.3 发展趋势 | 第15-17页 |
2 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 | 第17-33页 |
2.1 管理信息系统(MIS) | 第17-20页 |
2.1.I MIS的概念和特点 | 第17页 |
2.1.2 MIS的结构 | 第17-18页 |
2.1.3 MIS的基本功能 | 第18-20页 |
2.2 地理信息系统(GIS) | 第20-29页 |
2.2.1 GIS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.2 GIS的组成 | 第21-23页 |
2.2.3 GIS的基本功能 | 第23-24页 |
2.2.4 常用 GIS专业软件简介 | 第24-26页 |
2.2.S GIS二次开发 | 第26-29页 |
2.3 数据库系统(DBS) | 第29-33页 |
2.3.1 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| 第29页 |
2.3.2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| 第29-31页 |
2.3.3 VB与数据库连接 | 第31-33页 |
3 系统设计与开发 | 第33-56页 |
3.1 总体设计原则 | 第33-34页 |
3.2 技术路线 | 第34页 |
3.3 模块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3.1 设计原则 | 第35页 |
3.3.2 模块结构 | 第35-36页 |
3.4 数据库设计 | 第36-51页 |
3.4.1 设计原则 | 第36-37页 |
3.4.2 图形数据库分层 | 第37-38页 |
3.4.3 属性数据库 | 第38-49页 |
3.4.4 属性数据库联接 | 第49-51页 |
3.5 系统功能设计 | 第51-54页 |
3.5.1 信息录入功能 | 第51页 |
3.5.2 数据处理功能 | 第51-52页 |
3.5.3 查询与检索功能 | 第52-53页 |
3.5.4 成果输出功能 | 第53页 |
3.5.5 系统帮助功能 | 第53页 |
3.5.6 系统管理功能 | 第53-54页 |
3.6 系统开发环境 | 第54-56页 |
3.6.1 硬件环境 | 第54页 |
3.6.2 软件环境 | 第54页 |
3.6.3 开发工具 | 第54-56页 |
4 评价方法及应用模型 | 第56-76页 |
4.1 水质评价 | 第56-58页 |
4.1.1 常用方法介绍 | 第56-58页 |
4.1.2 方法比较与选择 | 第58页 |
4.2 河流趋势分析 | 第58-67页 |
4.2.1 图解法 | 第59页 |
4.2.2 时间序列分析法 | 第59-60页 |
4.2.3 回归分析法 | 第60页 |
4.2.4 季节性 Kendall检验法 | 第60-67页 |
4.3 水质模型 | 第67-72页 |
4.3.1 单组份稳定排污模型 | 第68-69页 |
4.3.2 河流水温模型 | 第69-70页 |
4.3.3 BOD-DO耦合祸合模型 | 第70-71页 |
4.3.4 瞬时排污水质模型 | 第71-72页 |
4.4 水环境容量计算 | 第72-76页 |
4.4.1 单点源排污模型 | 第73-74页 |
4.4.2 均匀分布面源模型 | 第74-76页 |
5 系统的功能、特点及界面展示 | 第76-98页 |
5.1 系统组成 | 第76页 |
5.2 系统特点 | 第76-77页 |
5.3 系统功能的界面实现 | 第77-98页 |
5.3.1 系统登陆界面 | 第77-78页 |
5.3.2 系统主界面 | 第78-80页 |
5.3.3 系统子界面展示 | 第80-98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8-100页 |
6.1 结论 | 第98-99页 |
6.2 展望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7页 |
附录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