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英文缩略词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0-32页 |
综述一 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| 第10-20页 |
1 骨骼肌损伤的机制 | 第10-12页 |
2 骨骼肌的修复和再生 | 第12-13页 |
3 自由基理论在骨骼肌损伤防治方面的应用 | 第13-16页 |
4 小结 | 第16-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-20页 |
综述二 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| 第20-32页 |
1 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临床报道 | 第20-23页 |
2 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机理研究 | 第23-27页 |
3 小结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2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32-56页 |
前言 | 第32-34页 |
材料和方法 | 第34-37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3 指标检测和方法 | 第36页 |
4 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| 第36-37页 |
结果 | 第37-46页 |
1 造模前后各组SOD、CAT、GSH-Px、T-AOC、MDA值的比较 | 第37页 |
2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SOD的变化 | 第37-39页 |
3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CAT的变化 | 第39-40页 |
4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GSH-Px的变化 | 第40-42页 |
5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T-AOC的变化 | 第42-43页 |
6 电针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各组MDA含量的变化 | 第43-46页 |
讨论 | 第46-52页 |
1 选穴的依据 | 第46-47页 |
2 动物模型的选择 | 第47页 |
3 指标选择的意义 | 第47-48页 |
4 电针对急性骨骼肌损伤后SOD、CAT、GSH-Px、T-AOC、MDA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8-60页 |
附录:照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