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金融法论文--证券管理法令论文

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及防范研究

序言 研究背景第1-13页
 一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第8-11页
  (一) 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第8-11页
  (二) 证券市场行情的低迷第11页
 二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研究意义第11-13页
第一章 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及成因第13-22页
 一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第13-17页
  (一) 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发展情况简介第13-14页
  (二) 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呈现的特点第14-17页
 二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现状的形成原因第17-22页
  (一) 企业融资渠道匮乏与贷款“觅保难”第17-18页
  (二) 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导致担保决策机制空置第18-19页
  (三) 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担保贷款缺乏理性的风险控制第19-20页
  (四) 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薄弱第20-22页
第二章 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分析第22-30页
 一、担保制度设定的风险理论第22-23页
 二、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分析第23-30页
  (一) 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自身的风险第23-24页
  (二) 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第24-27页
  (三) 对流通股股东的风险第27-28页
  (四) 对证券市场的风险第28-30页
第三章 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第30-42页
 一、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规制第30-32页
 二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第32-34页
 三、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监督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-42页
  (一) 缺乏统一的法律机制第34-35页
  (二) 证券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第35-38页
  (三)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缺陷第38-40页
  (四) 缺乏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第40-42页
第四章 国外对公司担保风险的基础监管第42-49页
 一、对公司担保风险防范的相关规定第42-45页
  (一) 立法对公司担保行为的规制第42页
  (二) 担保风险约束条件第42-43页
  (三) 贷款集中度第43-45页
 二、信用体系的建设第45-49页
  (一) 美国的经验第45-46页
  (二) 欧洲国家的经验第46-47页
  (三) 日本的经验第47-49页
第五章 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第49-61页
 一、完善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规范第49-51页
  (一) 完善现行法律法规第49页
  (二) 建立并完善股东诉讼等制度第49-51页
 二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第51-53页
  (一) 加强征信立法第51页
  (二) 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能第51-52页
  (三) 促进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第52页
  (四) 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第52-53页
 三、改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第53-55页
  (一)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,防范业务运作风险第53-55页
  (二) 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监控第55页
  (三) 加快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建立第55页
 四、上市公司自身规范对担保行为的管理第55-58页
  (一) 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,建立担保审批制度第55-57页
  (二) 建立对外担保的内部监察机制第57页
  (三) 强化反担保措施第57-58页
 五、加强行政监管力度第58-59页
  (一) 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第58页
  (二) 加强独立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作用第58-59页
  (三) 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第59页
 六、通过发展专业担保机构,拓宽企业融资集道第59-61页
结语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6页
声明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在普遍语法框架内阐释省略结构的二语习得
下一篇:韩国电影的叙事模式和文化内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