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4页 |
| 1 课题来源及研究任务 | 第9页 |
| 2 基本研究结果 | 第9页 |
| 3 相关技术动态 | 第9-10页 |
| ·图像跟踪系统研究的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图像跟踪系统的发展趋势 | 第10页 |
| 4 课题研究的主要技术 | 第10-12页 |
| 5 论文章节安排和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图像处理及其识别综述 | 第14-28页 |
| 1 概述 | 第14页 |
| 2 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图像的矩阵表示法 | 第15页 |
| ·图像的向量表示 | 第15页 |
| ·二值图像表示法 | 第15-16页 |
| 3 图像的分割 | 第16-23页 |
| ·边缘检测法 | 第16-18页 |
| ·阈值分割法 | 第18-23页 |
| ·直方图阈值分割 | 第19-20页 |
| ·类间方差阈值分割 | 第20-22页 |
| ·小波变换的目标边缘提取 | 第22-23页 |
| 4 基于区域的跟踪方法 | 第23-28页 |
| ·初始模板提取 | 第24页 |
| ·模板更新 | 第24-25页 |
| ·搜索策略 | 第25-26页 |
| ·目标匹配准则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红外与可见光多模式跟踪系统总体方案与状态设计 | 第28-38页 |
| 1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目标多模式跟踪系统任务与基本结构 | 第28-29页 |
| 2 多模式目标跟踪系统状态分析与设计 | 第29-33页 |
| ·多模式目标跟踪系统状态总体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·单模系统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3 跟踪系统软、硬总体组成设计 | 第33-38页 |
| ·系统软、硬总体设计原则 | 第33页 |
| ·系统软件总体组成 | 第33-36页 |
| ·系统硬件总体组成 | 第36-38页 |
| 第四章 红外与可见光多模式跟踪系统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| 第38-50页 |
| 1 多模式跟踪系统硬件平台框图 | 第38页 |
| 2 视频处理模块 | 第38-44页 |
| ·视频处理模块的功能 | 第38-39页 |
| ·视频处理模块的基本框图 | 第39页 |
| ·视频处理模块实现中的主要技术 | 第39-44页 |
| 3 跟踪模块 | 第44-47页 |
| ·跟踪模块的设计要求 | 第45-46页 |
| ·DSP 选择 | 第46页 |
| ·多DSP+FPGA 模式的跟踪模块平台设计 | 第46-47页 |
| 4 主控制模块 | 第47-49页 |
| ·主控制模块的功能要求 | 第47-48页 |
| ·主控制模块的硬件组成 | 第48-49页 |
| 5 电源模块 | 第49-50页 |
| ·设计要求 | 第49页 |
| ·电源模块的组成 | 第49-50页 |
| 第五章 红外与可见光多模式跟踪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50-69页 |
| 1 红外/可见光多模式跟踪系统软件结构 | 第50页 |
| 2 跟踪模块的软件设计 | 第50-66页 |
| ·多DSP的任务分配 | 第50-51页 |
| ·DSP1 的软件说明 | 第51-54页 |
| ·DSP2 的软件说明 | 第54-58页 |
| ·DSP3 的软件说明 | 第58-59页 |
| ·DSP4 的软件说明 | 第59-66页 |
| 3 主控制模块的软件设计 | 第66-69页 |
| 第六章 系统运行与实测情况 | 第69-71页 |
| 1 室内调试及实验情况 | 第69-70页 |
| 2 现场调试及实验情况 | 第70页 |
| 3 系统运行结论 | 第70-71页 |
| 结束语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| 符号与缩略语表 | 第75-76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