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2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移动 Agent 概述 | 第12-26页 |
·软件 Agent 起源 | 第12-13页 |
·软件 Agent 的概念、特性及分类 | 第13-16页 |
·软件Agent 的定义 | 第13页 |
·软件Agent 的特性 | 第13-14页 |
·软件Agent 的分类 | 第14-16页 |
·典型软件Agent 的体系结构 | 第16-17页 |
·软件 Agent 的实用领域 | 第17页 |
·移动 Agent 简介 | 第17-18页 |
·移动 Agent 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| 第18-23页 |
·移动Agent 系统结构 | 第18-20页 |
·关键技术 | 第20-23页 |
·移动Agent 理论模型 | 第20页 |
·Agent 通信语言 ACL | 第20-21页 |
·Agent 传输协议 | 第21页 |
·路由策略 | 第21-22页 |
·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其测试工具 | 第22页 |
·容错策略 | 第22页 |
·互操作性 | 第22-23页 |
·控制策略 | 第23页 |
·强移动性 | 第23页 |
·移动 Agent 的安全性 | 第23-24页 |
·移动Agent 通信的安全保护 | 第23页 |
·保护主机 | 第23-24页 |
·保护移动Agent | 第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并行计算基础 | 第26-44页 |
·并行计算提出的背景 | 第26-27页 |
·并行计算与科学计算 | 第26-27页 |
·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需求 | 第27页 |
·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并行计算概述 | 第28-37页 |
·并行算法概述 | 第28-32页 |
·并行算法的定义和分类 | 第28-29页 |
·并行算法的设计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并行算法的复杂性 | 第30页 |
·并行算法性能评价 | 第30-32页 |
·并行计算机的分类 | 第32-33页 |
·并行计算体系结构 | 第33-34页 |
·并行计算模型 | 第34页 |
·并行编程模型与并行语言 | 第34-37页 |
·消息传递标准平台 MPI | 第35-36页 |
·异构编程环境PVM | 第36-37页 |
·计算机机群系统 | 第37-42页 |
·机群系统的概念 | 第37页 |
·机群系统的组成 | 第37-39页 |
·机群系统的特点 | 第39页 |
·机群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| 第39-42页 |
·通信技术 | 第39-40页 |
·负载平衡 | 第40-41页 |
·单一系统映像 | 第41-42页 |
·其它因素 | 第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移动 Agent 的并行计算模型 | 第44-61页 |
·移动 Agent 与并行计算 | 第44-46页 |
·基于移动Agent 的机群并行计算模型 | 第46-60页 |
·任务与移动 Agent 间的对应关系 | 第46页 |
·任务Agent 之间的执行顺序 | 第46-47页 |
·任务Agent 间的组织结构 | 第47-48页 |
·任务Agent 间的通信机制 | 第48-53页 |
·通信模型 | 第48-50页 |
·任务Agent 通信算法以及通信录机制描述 | 第50-53页 |
·容错机制 | 第53-59页 |
·负载平衡策略 | 第59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基于移动 Agent 的并行计算的评价 | 第61-68页 |
·通信性能评价 | 第61-62页 |
·影响传统机群并行系统的通信性能的因素 | 第61页 |
·基于移动Agent 的机群并行计算系统的通信性能 | 第61-62页 |
·容错性能评价 | 第62-63页 |
·传统机群并行系统容错性能 | 第62页 |
·基于移动Agent 的机群并行系统容错性能 | 第62-63页 |
·负载平衡性能评价 | 第63-64页 |
·传统的负载平衡策略 | 第63-64页 |
·基于移动Agent 的机群并行系统负载平衡策略 | 第64页 |
·整体性能评价 | 第64-67页 |
·算法描述 | 第65-66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页 |